从6月30日比亚迪上市伊始,新股行情算是正式拉开帷幕,机构开始重新审视新股,并且将大量资金在七月涌入新股,而从7月至今小市值品种次新股的行情也就此拉开。
与之前不同的是,随着行情的深入小市值品种的行情也在发生变化,由之前的强者恒强诸如冠昊生物为首的持续创新高的个股不断涨停,可以说完全与大盘的低迷形成了完全的两种极端走势,但是这一强者恒强的套路机构在用久了之后也会转换毕竟在大举拉高之后再度拉升的成本必然会上升,而风险也会随之变大,并且散户在市场极度疲弱的时候追高意愿也不一定强烈,所以逐渐将占据转移才是他们新的策略。
从昨天的个股涨幅榜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机构的布局策略确实在发生变化,但只是形式上,根本上并没有变化,还是对小市值品种,只不过炒作的形态发生变化,由之前的强者恒强换做了现在的底部快速拉升型。
连续暴涨的小市值次新股昨日鲜有涨停出现,但是底部的小市值品种却屡有涨停浮现,与安居室几乎如出一辙,向日葵也是先经过大幅度暴跌后,在6月下旬和7月底先后两次筑成双底后开始的快速反弹,而这种拉升模式有望成为接下来个股行情的主要推动模式。
在众多机构资金被套在小盘次新股中,现在展开自救行为的时候,投资者不妨沿着这样三大路径挖掘次新股中的机会:
首先锁定“破发”的次新股,尤其是"破发"幅度超过10%以上的新股,这样的新股大约有54只;
其次选择社保或大资金参与的个股,这要看申购时的机构获配明细;
第三是时间的选择,可以考虑获配机构3个月限售期刚刚结束或将要结束的个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