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不必远赴埃及,“桑莲法界”气场中的“狮身人面像” 2013.7.20

标签:
开元寺麒麟壁狮身人面少林寺 |
分类: 【祖国】 |
一座寺院,既可以教授孩子强身健体的武功;

又可以让老者如此安逸的休憩;

更有如此幽静恢宏的照壁;

甚至还能见到“狮身人面像”!

这里是泉州开元寺,一座一旦步入便顿感心灵宁静,越是徘徊其间便越想驻足不前的神奇地方。
泉州古城,西街尽头,双塔之下,便是泉州开元寺。

东西二塔,隔着寺院的屋檐对望

一进寺院,便首先被这屋檐吸引

闽南特有的屋顶曲线与建筑造型。

屋檐之下,又透出的屋檐

重檐屋檐

鸽子们,还真会挑地方。

重檐上,装饰及其色彩都十分繁复

简单优美的曲线,与复杂的造型,在此相得益彰。

暑期周末下午的开元寺,仍然算得上清静

院内的古榕

古榕下,一排石塔


其中最具看点的,当属宋代二塔

泉州是南少林发源地,宋代二塔上的雕饰,据称即为南少林的招式

在寺院厢廊,正遇上师傅教授当地小孩子练功的场景

最右侧的孩子,已经有七岁,身体看上去较为羸弱,开元寺习武,或许会令其脱胎换骨。

师傅腾跃而起,身形俊朗而飘逸

真正的少林武术,的确是要从娃娃抓起。

开元寺的这一幕,令人亲切心喜

大殿重檐间,魏碑体大字“桑莲法界”,这个得名有着传奇般的故事

大殿基座上的纹饰,“狮身人面像”就藏于其中

异域的元素,总是不经意的藏于“桑莲法界”的细节之中。当年泉州与异域文化的交融,想必也正是如此。

殿内的“飞天”造型,独一无二,错过开元寺,便见不到了。虽然不让拍照,但千万别忘了欣赏。
殿后,一位信众合掌而立。
两侧的立柱与众不同。
除了上面提到的狮身人面像,这两根辉绿岩十六棱柱,雕饰着异域图案,同为印度教寺庙遗物

殿两侧的菩提树,与热带的枝繁叶茂相比,为防台风,改短发了。

这是香房吗?好粗的烟囱。依然不变的仍是红砖翘檐。

东侧院落,立有东塔

绿色环绕的镇国塔

塔下,悠闲休憩的老人

老人与塔身上的造像,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燕群围绕塔身,飞入飞出,仔细瞧,许多燕窝见缝插针于斗拱之间

燕群的忙碌,或许缘于燕窝中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塔身上的雕饰

层层不同

面面相异


天光下的塔影

东塔下的花园,玩耍的孩子

东塔附近,还有一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造型颇似一座画舫。
作为刺桐大港,这里必然藏着引以为豪的骄傲

一面红墙,竹节造型的窗棱,颇有韵味。

弘一法师曾在泉州居住14年,开元寺想必也留下他太多的身影,这处纪念馆,藏有这位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

寺院中的果树
菠萝蜜已熟

木瓜尚青涩

安静的僧舍

西塔附近的客堂,雅致大气,幽然宁静,有没有想当一回开元寺房客的冲动?

一扇窗,都如此精致而有美感

一株古树,伸向天际

古树下的虎豹楼,如此宁静的院落中,终于看到了动感十足的名字

虎豹楼的阳台上,排列的花盆,依然宁静而空灵

林木之间,藏有一处令人眼前一亮的麒麟壁。
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原位于泉州府城隍庙前,1974年移进开元寺保护。
这真是麒麟吗?其实不是,而是一个叫做“贪”的怪兽。
传说,“贪”的胃口非常之大,它不仅吃光了山上的花草树木、奇珍异兽,还跑到人间来抢夺金银财宝。有一天,它看到从东海面冉冉升起的太阳,贪念一起,冲过去一口吞下了太阳,最后跌进海里淹死了。
照壁中,这头怪兽身披锦甲,口咬通钱,脚踏八宝,它还头朝着天,睁大双眼,望着空中的一轮铜钱似的月亮,简直想把它也吞了。

一侧,看到猴子捅马蜂窝了吗? 寓意“封侯”

另一侧的大象,则寓意“拜相”。
难怪,当年知府上任,都要来麒麟壁前一拜了。

两侧人物

衣冠容貌,栩栩如生

西塔——仁寿塔

西塔的花园

草木环绕的塔身

同样是层层不同

面面各异




就连塔基上的雕饰,也一丝不苟,想当精湛



东西双塔,经历万历年间的八级大地震而丝毫无损,当年的建筑工艺,可见一斑。
一扇“香莲”门,锁着千年古桑

千年古桑,因为雷击,一分为三,却又各个成活,佛法的三生三世,有了别样的阐释。

徘徊于开元寺,各种景致与人物,让人心情宁静,浑身安适。同行的家人均有同感。
“桑莲法界”,显然还保有着它强大而又温润的气场。

又可以让老者如此安逸的休憩;

更有如此幽静恢宏的照壁;

甚至还能见到“狮身人面像”!

这里是泉州开元寺,一座一旦步入便顿感心灵宁静,越是徘徊其间便越想驻足不前的神奇地方。
泉州古城,西街尽头,双塔之下,便是泉州开元寺。

东西二塔,隔着寺院的屋檐对望

一进寺院,便首先被这屋檐吸引

闽南特有的屋顶曲线与建筑造型。

屋檐之下,又透出的屋檐

重檐屋檐

鸽子们,还真会挑地方。

重檐上,装饰及其色彩都十分繁复

简单优美的曲线,与复杂的造型,在此相得益彰。

暑期周末下午的开元寺,仍然算得上清静

院内的古榕

古榕下,一排石塔


其中最具看点的,当属宋代二塔

泉州是南少林发源地,宋代二塔上的雕饰,据称即为南少林的招式

在寺院厢廊,正遇上师傅教授当地小孩子练功的场景

最右侧的孩子,已经有七岁,身体看上去较为羸弱,开元寺习武,或许会令其脱胎换骨。

师傅腾跃而起,身形俊朗而飘逸

真正的少林武术,的确是要从娃娃抓起。

开元寺的这一幕,令人亲切心喜

大殿重檐间,魏碑体大字“桑莲法界”,这个得名有着传奇般的故事

大殿基座上的纹饰,“狮身人面像”就藏于其中

异域的元素,总是不经意的藏于“桑莲法界”的细节之中。当年泉州与异域文化的交融,想必也正是如此。

殿内的“飞天”造型,独一无二,错过开元寺,便见不到了。虽然不让拍照,但千万别忘了欣赏。
殿后,一位信众合掌而立。
两侧的立柱与众不同。
除了上面提到的狮身人面像,这两根辉绿岩十六棱柱,雕饰着异域图案,同为印度教寺庙遗物

殿两侧的菩提树,与热带的枝繁叶茂相比,为防台风,改短发了。

这是香房吗?好粗的烟囱。依然不变的仍是红砖翘檐。

东侧院落,立有东塔

绿色环绕的镇国塔

塔下,悠闲休憩的老人

老人与塔身上的造像,仿佛在进行一场穿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燕群围绕塔身,飞入飞出,仔细瞧,许多燕窝见缝插针于斗拱之间

燕群的忙碌,或许缘于燕窝中嗷嗷待哺的小燕子

塔身上的雕饰

层层不同

面面相异


天光下的塔影

东塔下的花园,玩耍的孩子

东塔附近,还有一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造型颇似一座画舫。
作为刺桐大港,这里必然藏着引以为豪的骄傲

一面红墙,竹节造型的窗棱,颇有韵味。

弘一法师曾在泉州居住14年,开元寺想必也留下他太多的身影,这处纪念馆,藏有这位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

寺院中的果树
菠萝蜜已熟

木瓜尚青涩

安静的僧舍

西塔附近的客堂,雅致大气,幽然宁静,有没有想当一回开元寺房客的冲动?


一扇窗,都如此精致而有美感

一株古树,伸向天际

古树下的虎豹楼,如此宁静的院落中,终于看到了动感十足的名字

虎豹楼的阳台上,排列的花盆,依然宁静而空灵

林木之间,藏有一处令人眼前一亮的麒麟壁。
建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原位于泉州府城隍庙前,1974年移进开元寺保护。

这真是麒麟吗?其实不是,而是一个叫做“贪”的怪兽。
传说,“贪”的胃口非常之大,它不仅吃光了山上的花草树木、奇珍异兽,还跑到人间来抢夺金银财宝。有一天,它看到从东海面冉冉升起的太阳,贪念一起,冲过去一口吞下了太阳,最后跌进海里淹死了。
照壁中,这头怪兽身披锦甲,口咬通钱,脚踏八宝,它还头朝着天,睁大双眼,望着空中的一轮铜钱似的月亮,简直想把它也吞了。

一侧,看到猴子捅马蜂窝了吗? 寓意“封侯”

另一侧的大象,则寓意“拜相”。
难怪,当年知府上任,都要来麒麟壁前一拜了。

两侧人物

衣冠容貌,栩栩如生

西塔——仁寿塔

西塔的花园

草木环绕的塔身

同样是层层不同

面面各异




就连塔基上的雕饰,也一丝不苟,想当精湛



东西双塔,经历万历年间的八级大地震而丝毫无损,当年的建筑工艺,可见一斑。
一扇“香莲”门,锁着千年古桑

千年古桑,因为雷击,一分为三,却又各个成活,佛法的三生三世,有了别样的阐释。

徘徊于开元寺,各种景致与人物,让人心情宁静,浑身安适。同行的家人均有同感。
“桑莲法界”,显然还保有着它强大而又温润的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