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汇聚古城文气的“书院门” 2013.4.10

标签:
书院门陶埙皮影关中书院碑林 |
分类: 【祖国】 |
一座古城,当然要有文化的沉淀,而这些文化并不能全被置之高堂,也必须存于市井。
书院门,一条不长的小街,不仅汇聚了文庙、碑林、关中书院,同样也充满了鲜活的市井文化
西安南门东侧的一条巷子,便是书院门。
巷子口,立有宝庆寺塔。
寺、塔初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明景泰年间(1450~1457)重建于今址。殿宇早已无存,惟塔犹在。
塔为六角七层,高23米,一层檐下有龙 凤雕饰,三、四、六层砖龛内嵌有北朝和隋唐石造像,二层每面镶有武则天长安三年(703)白石造像,宝相壮严,精美无比。
这是什么?不倒翁?套娃?为啥黑不溜秋呢?
答案见下图,摊位后的老人正投入的演奏,闻之宛若天籁。
此乃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名曰“半坡陶埙”,距今约7000年,最早出土于西安半坡遗址。
埙的音色浑重凝厚,却又能演绎得婉转动听,被称为和谐大雅之乐器,绝非浮夸。
老人演奏毕,旋即开始制作,从乐人到匠人的转换,完全无须过度,老人与埙已然是浑然一体。
埙之音,如此迷人,难怪这娃安睡其间
关中皮影
小街两旁,几乎每个小摊都十分有趣,惹人逗留
这里,更是一个色彩的世界,几乎可以满足你对色彩的所有想象
秸秆手工艺编织
关中书院
碑林博物馆
门口喷泉池边的孩子
碑林,也是文庙
一位书法艺人
街头一角
一家店铺门口的老人
碑林附近,街头葫芦丝授艺人。
一条幽僻小巷,两位外国姑娘
街头嬉戏的姐弟

书中自有颜如玉,但书终究不能当饭吃。
书院门,也有些小吃摊
书院门的沿街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