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龙年马上就到了,恰好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古天文仪器上有不少龙雕饰,发出来,祝大家龙年大吉!
浑天仪上的青铜龙雕饰,这样栩栩如生,且历经风雨而不锈蚀的青铜工艺,如今已经失传

“简仪”上的龙饰

紫金山天文台位于紫金山第三峰上,这里也是个感受“钟山风雨起苍茫”的好去处。

天文台下的一株腊梅

地平经纬仪,二十世纪初由清政府复制。地平经纬仪则用来测定天体地平坐标。

天球仪,1905年清政府复制。上面镶嵌有1
449颗铜钉,代表人类肉眼所能看见的1
449颗星星。通过天球仪,可以演示四季昼夜的长短变化以及太阳等天体的东升西落。

天文历史博物馆

浑天仪,新闻联播开始的画面就是旋转的浑天仪。

浑天仪局部,浑仪是测量星体在天空中位置与运动的仪器。
这台明制浑仪不仅是一架古老精密的科学仪器,同时也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它的整体由四龙柱、一云柱支撑起来,四角台饰以云山,基座四周刻铸有奇花异兽,技法高超,线条流畅,整体浑然天成。

简仪,相当于现在的手表。

换个角度看简仪。简仪是浑仪的发展,与浑仪同属测量天体的仪器。原为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因解脱了浑仪的复杂圈环,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所以称为“简仪”。简仪基座前方的日晷可以由日影测出时刻,实际上就是一架古代太阳钟。

简仪局部

圭表,二十四节气都有对应的点位。
圭表由一卧圭、一立表组成。竖立着的表的上端有一个圆孔,每当晴天正午,日光通过圆孔投影在圭面中央,读出的刻度可以确定二十四个节气的准确日期,古代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就是据此制定的。

浑仪、简仪、圭表这三件明代天文仪器曾经历经劫难。简仪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曾被法军掠走,浑仪则被德军掠走,而圭表则因为德法军队未能将圭身锯断而得以幸存,但在日军侵华期间又落入日军的手中。后由上述国家归还中国。
子午仪室

蔡元培先生题写子午仪室奠基纪念

子午仪室室内


紫金山天文台的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紫金山天文台筹建于1929年,遵照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天文学家余青松经过五年的苦心经营,于1934年9月建成了紫金山天文台。可以说,这里是中国天文学的发源地。

观测台

内部的德国蔡斯天文望远镜,抗日战争期间曾拆卸转移至云南凤凰山天文台,抗日战争结束后又运回。

不过,蔡斯如今并不稀奇,古观象仪才是真正的国宝

天文台的植物

冬日里的绚烂色彩



变星仪室。
变星仪室高四层,上部圆顶直径四米,内设100mm罗氏式变星照相镜一具,下部有研究室、暗室等。

赤道仪室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