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7月22日

(2013-07-22 16:56:03)

 

                                    真正优秀的书评离不开悟性

                                                               里 程

 

 

   自从互联网诞生之后,一个前所未有的资讯发达的时代到来了。这个地球上任何地方出现的理论研究新成果新思想,都会很快在全世界发酵传播。这些年,中国出版业对欧美理论书籍的翻译介绍堪称迅速及时,那么,为什么我们的书评(我这里主要指的是对文学书籍的评论)还不尽如人意呢?为什么还存在着那么多的误判、误读、错位与指鹿为马式的评论呢?

   假如一个人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接受了很多新思想,是否就一定可以成为合格、出色的的书评人或文学评论家呢?答案是否定的。

   文学,它本质上属于艺术,除了必需的理论准备,感知文学还需要理解力,感受力和领悟力。搞艺术的人常会把“艺术感觉”这个词挂在嘴边,应该说,“艺术感觉”中大部分的微量元素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的,但真真切切存在一些神秘的潜质品性,那也许是娘肚里带来的。要不,我们就无法解释大艺术家和一般艺术家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别。

   我曾为批评家张学昕评述苏童小说的专著《南方想象的诗学》一书写过如下推荐语:“如果你熟悉苏童的小说,再有缘阅读张学昕的这部书,你会发见:这是一位60后的批评家在解构另一位60后的小说家,这同样也是北方朝南方的凝视,心灵对心灵的体悟,精神向精神的作揖,才情与才情的拥抱。”

   优秀的批评家与作家与作品的关系,在我看来,就是智慧与智慧的角力,才情与才情的比拼。

  “一部书,一部文学作品,就像一幢建筑物,书评人或批评家不仅需要远望它,归类它,还要潜心进入它的内部,对建筑物的内在构造作一个深入周密的考察,这样才会领悟到作家艺术家的奇思异想,才会触摸到创作者的脉搏心跳。”

   另外,我认为在一篇文章中,过多引用别人警句而没有自己主见的文章,基本上不可能是好文章。海德格尔怎么说,拉康怎么说,鲁迅怎么说,与你有什么关系?那都是些拐杖,离了拐杖你还就不会走路了?对读者来说,你的意见才是最重要的。那套因为学院体制而日趋陈旧的掉书袋的批评话语系统,真的应该升级换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3@365
后一篇:2013年08月19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