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
标签:
杂谈 |
每当我翻开相册看到这张老照片,就情不自禁回忆起五十二年前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无论对国家还是我们个人,那也是一段难忘的历史。
五十余年前,毛主席向广大知识青年发出伟大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成千上万的青年一腔热血,满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响应号召,积极的投身于上山下乡的革命洪流,而我也是这支宏大队伍的光荣一员。
生产队喂牛的饲养员,土话喊他牛把儿,他不仅喂牛还负责驾牛车拉生产队集体的东西。我们队的牛把是个五十岁多岁的单身汉,弟兄们排行老五,我们几个知青都喊他五伯,他经常去我们住的地方和我们聊天。有时我们几个人也闹矛盾,他就苦口婆心劝解。烧火做饭,我们用的是最原始的燃料—柴禾,做饭要两个人,一个人在灶膛烧火、另一个人在锅台前忙。生产队隔一段时间就分一次柴禾。组里两个男孩儿一是从地里干活回来劳累,二是也有点懒,不想用人力车去拉,我们女孩喊他们不去很生气,为此争吵过几次。五伯知道了这一情况,就不吭声用牛车把分给我们的柴禾拉到我们住处。后来就成了习惯,每次队里分柴他都给我们拉回来,他是真的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在那种艰难情况下,他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感到温暖,也感激不尽。后来我离开马庄上大学,寒暑假都不忘回去看望乡亲们,记得我还专门给五伯买过一双鞋,当时他拿着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这是后话。
在这所有的农活中,我感到最辛苦劳累也是最怕干的活就是割麦子。麦子熟时一望无际的麦田随风起伏,真是麦浪滚滚闪金光,丰收在望心欢畅。可那时没有收割机,全靠手工用镰刀割,把这大片的麦田变成麦子磨成面该是何等不易,也就是那时我深深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艰辛。焦麦炸豆说的就是麦收和秋收刻不容缓,辛苦一年盼的就是丰收。为了赶时间少晒太阳凌晨布谷鸟一叫,队长就在村上扯着嗓子喊:“起床去割麦了,村南头地里。”
突然我听到了说话声和嚓嚓的割麦声,声音越来越来近,原来是同伴们来接拢帮助我割。那一刻我感动得掉眼泪,立时来了精神,浑身疼痛全无,干劲十足飞快地割了起来,不一会儿就和接拢的伙伴会师了。随后的几天我的割麦技术逐渐提高,和别人的距离慢慢拉近,人家割三个来回麦拢我能两个来回,队长表扬我说这已经是很不错了。
麦收后我给队长请假回县城,一是带点生活用品,二是剪头发。过了麦收还有秋收我不能让长辫子妨碍我干农活。留了好几年的辫子要剪真有点舍不得,为了纪念我的长辫子,更为了纪念在农村广阔天地里这段难忘的知青岁月,剪掉辫子之前我去照相馆专门照了这张我认为很珍贵的照片。那时自己没有照相机,如果在今天,一定去麦浪滚滚的田野里照会更逼真。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难忘葫芦丝班庆元旦迎龙年联欢会
后一篇:五十年前朝夕相处的伙伴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