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对冒名抢红包者为何不愤怒
(2014-02-02 20:51:22)
标签:
杂谈 |
“你抢了多少红包?”当微信一夜间引发抢红包狂潮,这句话成了马年春节最HIGH的问候语之一。而网传今年春节期间收获微信红包最多的是一个名为“光标”的ID,这个ID先是宣布自己是陈光标,在大年三十会派发2000万元红包,前提是大家都把这个ID添加到自己所在的群里。好多人把这个ID加入微信群后,发现他并没有派发红包,而是闷头抢了每个群里其他人派发的总额惊人的红包。(2月2日 新华网)
冒充陈光标,抢了其他人的红包。按理说,作为被冒充者来说,应该怒发冲冠才对。不过,人们看到的仅仅是否认加上要求受骗者采取法律手段的“标哥”。于是,禁不住要问:为何陈光标对于冒名抢红包者不愤怒呢?当然这样的疑问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那就是,这位冒名陈光标的微信用户是真的冒名者,也正如陈光标所回应的那样“百分之百不是他做的”。在这样的基础上,继续质疑的进程更会得出很多以意义的结论。对于陈光标本身,对于微信支付手段,对于如果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等等。而这些问题都是掩盖在这名冒充陈光标的微信用户的背后。
打着陈光标的名字,进行发放红包的号召,结果竟然是抢红包。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人相信,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陈光标固有的形象,财大气粗,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不断采取现金的形式进行慈善。而这样的形象之下,人们才会相信2000万红包的承诺,也正是利用这样的固有形象,才将那些希望接受红包的人骗到了微信的群内。可以说,这名冒名陈光标的人,十分会利用心理战术,能够将公众对于陈光标的期待以及自己想搭便车的心理利用到炉火纯青境地。当然,这名冒名者的错误的,受到伤害的陈光标以及公众的心情。而在这样的伤害之后,到底该怎么办才是真正面对的。
陈光标在回应中,第一反应是否认。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不是自己做的就不是自己做的。但是,缘何对于这样的行为不采取法律手段呢?比如,将这个微信号诉讼到法庭之上?让法律还原一个真实呢?而这才是面对利益受到损害的最佳回应。而陈光标没有这么做,只是在否认之后又要求受害者采取法律手段。其实,与其受害者采取法律手段,不如其采取法律手段。因为其采取法律手段能够真正抓出这名冒充者。因为这也是其名誉受到损害的形式,如果连自己的名誉都不顾惜的话,只能说陈光标作为一名企业家和慈善家的心慈手软了,其余没有别的任何疑问。
另外,这件事暴露出来的还有移动支付手段的弊端。根据腾讯提供的最新数据,从除夕开始,截至大年初一16时,参与抢微信红包的用户超过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领取到的红包总计超过2000万个,平均每分钟领取的红包达到9412个。如此多的数据,到底如何保证真实性。如何能够让红包传递到应该接受的人手中,这就是对于移动支付手段的拷问。而一旦有人冒充,到底如何治理,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一方面,微信注册到底能够查询到真实身份,另一方面支付手段的安全性应该如何保证。这更是冒充陈光标抢红包衍生出来的问题。(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