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层公务员的伤皆是信息不对称的祸

(2014-01-29 22:27:45)
标签:

杂谈

公务员这年怎么过,这话题今年特别热。“围城”外的人们不免猜测,随着“隐性福利”的大幅缩水,基层公务员的日子肯定是越来越不好过了。昨天,3位基层公务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他们春节前的工作生活。其中一位的话很有意思:“我们的福利待遇,从来没有外界传说的那么好,所以,现在也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坏。”(129日《北京日报》)

 

2013年,各种对公务员群体的讨论可谓十分集中。而翻来覆去的讨论却最终导致一种雾里看花的结果,即对于公务员整体来说,外界基本难以清晰看到他们的收入到底是多少,这包括显性的福利和隐性的福利。而如此雾里看花的结果无疑又加剧了对公务员整体的妖魔化,给他们扣上一顶“日子过得清闲,待遇相当不错”的帽子。其实,之所以如此,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别的,而在于信息不透明直接导致。因为公务员待遇信息的不透明,人们才对他们的实际待遇有所觊觎,而这样的觊觎也就成为每年都有无数人进入公务员考试中,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尽管笔者周围也有无数的公务员朋友和同学,但是对他们的真实收入水平真的不知从何谈起,因为基本属于欲言又止的状态。而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里,一旦一个人进入到公务员队伍,无疑就意味着其有了“铁饭碗”,尤其是“中国式家长”的评价,不进入体制内就不是好工作。而之所以如此,人们对公务员表面上有说不出的恨,因为看到无数官员的贪污和腐败。另外一方面,对于公务员体系又充满了向往,恨不得自己的孩子都能够进入到这个体系内。如此矛盾心理的纠结也同样是来自信息不透明的结果。这样的矛盾心理也加剧了对公务员的误读程度。

 

而希望让公众真正走进公务员,看透公务员,了解公务员,唯一的可行途径就是信息的透明化。这理应包括公务员的基本职责,即日常工作的内容;公务员的基本待遇和晋升途径,即外界能够清晰看到的公务员的基本待遇水平,避免误读和误解;公务员如果触犯规定,将会受到哪些处罚等等。不过,这样的基本规定其实早就存在,只是公众对于这样的规定只是充耳不闻,他们希望自己的逻辑就是真实的逻辑,总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读公务员队伍。所以说,即使有了对公务员制度的各种规定,接下来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公众信服,有了规定没人信服更是一种悲哀。

 

能够让公众信服的方式,也只有信息透明能够解决。在信息透明化的过程中,2008年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理应作为法宝,一切可以公开的都需要公开,必须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唯有如此,将所有能够和应该公开的信息都进行公开,打开天窗说亮话,公众才能避免存在各种误读,从而也能够避免因为误读引发的各种错误的人生决策。(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