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非常辣  非常美

(2014-01-28 22:12:31)
标签:

杂谈

非常辣 <wbr> <wbr>非常美

 

去萨莉亚餐厅,总是喜欢点那个菠菜面。一者是北方人,特别爱吃面食;二者是这份面里有泡椒,特别辣,特别美。每逢吃到额头冒汗间隙,桌上同人总会问及,如此辣,为何还要吃?对这个问题,我有点茫然不知怎么回答。在客观上,这泡椒的确辣,能够让你额头冒汗,但在辣的同时又是如何爽歪歪,让你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感觉。这种感觉多是一个人的口味问题,至今不能更换掉,或者终生都会如此。

 

从这件事引发出去,对于一个人的口味,我总觉得这是从娘胎里就注定了的。比如,我就是爱吃各种鸡蛋制品,大葱炒鸡蛋,番茄炒鸡蛋,韭菜炒鸡蛋,芹菜炒鸡蛋,菠菜炒鸡蛋,白菜炒鸡蛋。在我的世界里,好像很少有东西是不能和鸡蛋进行搭配的。而这样的口味也一直伴随着我,尽管从很久之前,我一直在外求学,即使来到江南,也已经八年的时间。但没有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口味。可能,有的人觉得这样的口味比较重,尤其是北方人,特别是山东人在吃水饺的时候,需要生吃大蒜才过瘾,不吃大蒜简直就不叫吃水饺,如此口味也是难以改变的习惯。

 

在这里,相对主义总是应该流行。比如,我喜欢吃水饺的时候吃大蒜,周围的人却不喜欢。那应该怎么办呢?不能因为我爱吃,别人不爱吃,就强迫别人爱吃。也不能因为别人不爱吃,就强迫我不爱吃。无论哪一种强迫都是一种消弭相对主义的徒劳。因为一个人的口味已经形成了,让其改变,他只能改变皮毛,不能改变本质。他可以改变一次两次,却始终不能改变一辈子。因为口味就是口味,不是口臭。所以说,你必须遵循相对主义的逻辑,当不喜欢的时候,也应该想到,或者自己的东西也并非别人喜欢的,如此简单,换位思考,仅此而已。

 

与爱吃一种东西的口味相似,一个人的口音也是一个十分奇特的东西。比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故乡,去了遥远的地方生活。当他再次回到故乡的时候,他又重新操起故乡的话。正所谓,乡音无改鬓毛衰。这说明,一个人的适应能力是比较强的,同时,也说明其转变能力也是相当强的。他能够在外地说着普通话,又能够在家乡说家乡话。一点也没有生硬的感觉。每次我回家,别人都会说我的家乡话,依旧是那么土。在别人的语系里,说很土的家乡话其实是一种赞扬。我也不知为何,就能够一下子转移到极其土的家乡话上。而对于那些不很土的家乡话,人们总会说这是在撇腔。意思是,这孩子学会装腔作势了。尽管,事情本身并非如此。

 

请原谅我的扯淡。从短短的一份菠菜面,已经扯到了文化相对主义上面来。这里面深深浸透的是不过就是一个从乡村走到城市中的人,每走一步都进行的思考罢了。这样的思考,对于别人来说可能仅仅是无关紧要的,但对于个人来说,却又是显得极其重要的。好一盘菠菜面,让我想起这么多的事情,关于口味,关于口音。(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