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靠行政命令难迎纪录片春天

(2013-12-15 18:51:55)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12日,为期4天的2013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落下帷幕,此次共吸引了来自72个国家与地区的2071部纪录片参展.明年,我国将实施更多扶持纪录片发展的举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不仅将增加现今每年500万元的扶持基金,还要求所有34个上星综合频道,平均每天必须播出30分钟以上的国产纪录片。(1213日《人民日报》)

国产纪录片到底应该如何发展才能发挥其本来的效应,这是国家广电总局应该关心的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发展上,到底是否应该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约束也是一个问题。因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对于纪录片的发展上,也应该采取这样的市场决定效应,而行政命令只会走到纪录片的背面去。所以说,依靠行政命令难以迎来纪录片的春天,只能让纪录片的发展雪上加霜,适得其反。因为让市场做市场的事情才是迎来纪录片春天的唯一路径,即让市场在纪录片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行政命令只能起到规范作用。

其实,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也并非一蹶不振。今年4月,央视纪录频道参展戛纳电视节时,《舌尖上的中国2》、《丝路》、《丹顶鹤》、《园林》等9部纪录片曾经崭露头角,而这样的纪录片中,尤其是《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正好切中了纪录片发展的要害。而国产纪录片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传递中国的历史传统、时代风貌和价值理念,这是中国纪录片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将这样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好,才能塑造其特色,也能迎来纪录片的春天。既然有此基础,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观众的接受程度,因为没有观众的接受,纪录片将会一文不值,而让观众接受并非依靠行政命令,要求电视台播放时间就是一个行政命令的模式。

可以想象的是,在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各个电视台每天播出30分钟以上的记录片的时候,如果这样的纪录片没有受众群众,没有符合观众的口味,即使从播放时间和时段总长度上“看上去很美”,但这仅仅是一种自我安慰。在这种自我安慰中,国家广电总局能够收到臆想中的效果,但是这对于纪录片的发展本身却有害无益,因为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模式。而远离这样的行政命令,而采取市场决定的话,唯有提高纪录片本身的质量才能获得自身发展的新生,而这不仅仅需要国家资金的扶持,更是需要更多原创文化的渗透,最终创造出民族的特色,从而在国际上有更多的影响力。

“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著名的艺术家赵丹早就指出这样的问题。对于纪录片而言也是如此,如果到处希望通过行政命令来推动记录片发展的话,就没有完全理解赵丹的这句话的含义。在纪录片为代表的文艺发展上,也应该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需要做的仅仅是一种宏观方向性的掌控与把握,而市场要做的却是大浪淘沙,将精华的纪录片留下,将那些不受观众欢迎的自动淘汰。这样,才能迎来纪录片的春天。(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