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的历程
(2013-10-25 21:58:53)
标签:
杂谈 |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写信,甚至明信片也懒得写。但在每个人的生涯中,尤其是像我这个年纪的人中,应该都有自己的书信历程,记载着自己的过去。书信的书写历史可能就此远去,但其带来的故事却远远没有终结。当然,只要自己没有死亡,都不能说最后一封信是什么。只能从最初一封信谈起吧。
应该是1993年的时候吧,小学三年级的内容里就有如何写信。在老师苦口婆心教导一番之后,自己也学着真实写了一封并邮寄出去。那时,老爸正在外地打工,于是就给他来了一封。人说,记忆有时候是不可靠的。但在这件事上,我觉得记忆真的是很可靠的。老爸的打工地点我至今还记得清晰如常:莱州市莱州镇前北流村林业队。只是邮编真的忘记。可能,这个地址知道生命的终结还是会记得,只因为这是我写出去的人生的第一封信,还是给我的老爸。
信件的内容应该及其简单的家常话,问问老爸工作如何,谈谈自己的学习如何,家中情况如何。第一句话还傻不兮兮写上“见字如面”,当然,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这句话完全是老师填鸭的结果,真心不知道什么意思。最后,还要写上“此致敬礼”之类的。格式要求相当严格。父亲的回信也大体是这样的内容。当初,觉得最为神奇的是,自己邮寄出去的信件竟然能够被老爸收到,还能够收到回信。很是值得在班上炫耀一番。获得极大的自我满足。
初中时代,我这个年代的孩子应该都有一段特殊的经历,那就是所谓的笔友。当时,这还是一个神奇的字眼。从报纸或者收音机中找到地址,就开始给人家写信。只是,这样的所谓笔友多是写出去的信比较多,收到的回信却比较少。可能,当初自己的笔触真的很简单,字迹也不是很好看,尤其是笔友还多是给女生写。这样的结局似乎是注定了的。
最值得纪念的一段书信生涯应该是大学时代吧,那个无忧无虑的时代里,信件出奇多,基本上给能写的人都写了,而更多的是情书系列的书信。来来回回,一封接着一封,简直觉得没完没了。情书的意义在于回应,书信也是如此。但是有一个难以言说的,那就是,这样的写最会有停止的那一封,到底谁呢?很是纠结。所以,一般是从平衡的角度上分析,比如我给她写了10封,她也应该给我写10封吧。当初是如此固执地想,也是如此固执地做。但诸多的信都是源自真情实感,都是有感而发,而不是逼迫自己写出来的,那些柔情的文字,伴随着当时的情景,如今再也找寻不到。
还有就是给无数的同学写信,无论男的还是女的,想起来就写上一封。如今在老家的箱子里,还躺着自己收到的无数封的信件,都已经泛黄了。有的竟然被书虫蛀掉了。但是,每次抚摸的过程,都是昨日重现的过程。每次,你收到一封信,你会想象对方是在什么样子的情景下写出来的,而自己读的时候又是不是跟人家的心情契合。心有灵犀的时刻,正是书信完美的时候。这些,都已经成为最为宝贵的财富了吧。尽管,在别人的眼中可能一文不值,但在当事人的世界中却有着千斤重。(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