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样报款款情谊暖

(2013-08-29 22:25:25)
标签:

杂谈

样报款款情谊暖

翻阅收集到的那些样报,想起它们背后的故事。在这个自媒体时代里,信息变幻莫测,报纸已经沦为明日黄花般的东西。但对于一个对于报纸有着天然喜欢的人,能找到一份样报实属不容易。因为报社邮寄样报的习惯已经渐渐消失,惟独可以通过友人才能抵达这样的效果。在友人的范围里,除了同学就是网友。细细数来,已经从武汉、北京、广州、厦门、淄博、济南、青岛、临沂、合肥、天津、徐州、镇江、南京、南通、连云港、泰安、洛阳、石家庄、蚌埠、常州、重庆、西安收到过样报。现在终于告一段落,可以细细数数这背后的故事,尽管很是平凡,但我觉得十分感人。

武汉的同学是本科时代,那是一篇刊发在《楚天都市报》上的散文。告诉她的时候,因为是节假日怕其不在,特意短信问及。当时,她在武汉却不在学校,下午的时间就短信说已经快递,过了一天我也收到。对于文字不感兴趣的人不会关心报纸,对于报纸不感兴趣的人不会哪里有售。具体不清楚,她如何得到这份报纸,再次给快递过来。但是,收到的那一刻却分明感受到一股温暖。武汉,是一个曾经到过的城市,尽管没有太多的切身感受。

北京的报纸太多,却让两个同学邮寄了不同的内容。一个同学给邮寄一篇《北京晨报》上的评论;一个同学给邮寄一篇《北京晨报》上的书评,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同学还给购买了好几份报纸,那是新年刚过的时节。他们都是高中时代的同学,今天在北京。总是遥想,他们中午或者下午在风雪之中到报亭的样子,购买上几份报纸,再给邮寄过来。太麻烦了,总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是我为何找了两个同学给邮寄了不同报纸的缘故,一次就可以了,何必多呢?

第一次登上《南方都市报》的时候还是三年前,给在广州的研究生时代的同学打一个电话,并问能否找一份报纸。他欣然答应,也很快就收到。由于使用的是EMS有些过意不去,并告诉他不能如此破费云云。可能不是特别熟悉的缘故,也不清楚别人眼中的样子,所以才如此这般。当然,还是依旧感谢从那里邮寄来的这份报纸,据说,这个报纸的时评分量还是可以的。谁知道呢,反正就发过这么一次。

当发现有文在《海峡导报》的时候,想到了在厦门的高中同学。告诉她时,她并不在厦门。后来才知道,那时她在老家,可能是准备婚礼的时。于是,她托在厦门的朋友给我找了一份并快递之。可能去邮局不方便还是别的缘故,每次收到快递的样报都有些于心不忍。因为在稿费贬值的年代里,一篇评论,高则几百,低则几十,有时候还不及这快递费呢!是不是很悲催的事情,既让同学浪费,自己的稿费还寥寥无几。

《鲁中晨报》这是一个奇葩的报纸,即所谓的流氓报纸,只发文不见稿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问了问同学,结果真有人在淄博。尽管已经N年不联系,但还是给邮寄了一份。所谓的N年,应该从2001年至今,或者还要更长的时间,极有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时间。但只是有那么一个时间段曾经是同学的缘故,又是高中时代。才汇聚成为今日之模样吧!

济南,已经无需多提。那里,不仅报纸多,同学也多。于是,有了需要就总在群里呼喊几声。有好几个同学帮邮寄过,包括《山东商报》《都市女报》《大众日报》等,后来,一个同学直接说她那里订阅了N份报纸,具体多少也不清楚,于是,告诉她直接到年底有时间再邮寄一份吧。免费中途折腾,不如一次集中解决。可能,一年也就是几篇,在几份报纸上,但如此可以避免少折腾,自己也免得更加有点罪孽之感啦。

其实,一直觊觎能在青岛的报纸上发发文,但一直泥牛入海。一直到被《青岛晚报》转发,和被《半岛都市报》发一则书评开始,就跟那里的高中同学说了一声。果断给我快递过来一份,终于在青岛的报纸上发了,尽管也没有啥值得骄傲,还有同学给寻找报纸过程的有趣性。一个给邮寄了,一个找到了,都不好意思告诉他邮寄,因为害怕浪费时间成本。

临沂的本科时代同学,给我邮寄了多份报,《临沂日报》《联合日报》《新晨报》等等,终于也给他邮寄了一份《新华日报》算是投桃报李了。他本身爱好的是诗词,本科时代已经初见锋芒,后来,介绍他进入时评领域,如今也已经是有名气的人。一起努力,一起前行,这应该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该称之为志同道合吧,尽管不在一个地方,但有现代交流工具赐教,也变得天涯咫尺啦!

《又见炊烟》是安徽作家许辉的作品,应邀写了一则书评“温一轮故乡的明月下酒”,竟然刊载《新安晚报》。许辉还给邮寄来一份样报,都是网络所赐吧,没有主动所要,人家就主动给邮寄了,可能这就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对文字的赶脚,以及对于别人的文刊发之后的第一想法吧。心有灵犀?可能是吧!

天津的报纸仅仅登过一次吧,《城市快报》的一则书评,翻来覆去想起还有同学在那。于是,问了问,给邮寄一份。不知为何,每次跟他们说去邮局邮寄印刷品即可,总是收到的时候才知道是快递,这样的经历是不是太过于细想了呢?还是有别的其他原因,可能是别人觉得自己特别着急需要呢,其实,需要也不着急,只是收藏一份,如此而已。真希望下次再问的时候,人家真的就是邮局印刷品。

还有很多很多细节与故事,当再次翻阅这样一份报纸的时候,这背后的故事跃然纸上。一个报纸后面,不仅有我的文,更有他们的身影,如何获得报纸,如何邮寄,有着怎样的心情,凡此种种,都凝结在那时那刻,成为历史瞬间的一朵浪花,我们都曾经看见。(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