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上访触动“同工不同酬”的弦
(2013-07-12 07:11:29)
标签:
杂谈 |
7月8日,济源市城管监察支队的数十名队员集体到市政府大门口,打出“如此工资待遇,何以养家糊口”的横幅,反映工资待遇较低问题。昨日,河南省济源市政府派出工作组进驻该市城乡管理监察支队,调查城管队员集体到市政府上访要求提高工资待遇一事。(7月11日《新京报》)
提及上访,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属于边缘人群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当城管也进入上访的队伍中,问题显然已经变得复杂。对于济源市的这起城管上访事件,他们要求的仅仅是待遇问题,即法律赋予的“同工同酬”。但为何这样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都得不到解决,还是在外人眼中颇为耀眼的城管队伍中。假如在城管队伍中都不能切实地贯彻“同工同酬”的法律的话,其它行业和领域内,到底会出现哪种境况呢?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话题。
当我们细细观看济源市的这支城管队伍的时候,160多名城管队员,分为财政全供事业编制、自收自支事业编制和企业编制。其中企业编制人员110多人,平均月工资仅有1200元左右,而2013年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为1240元。企业编制员工不仅人数多且工资低,占据主流位置,这样的状态直接导致的将是工作中不能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因为任何人在工作中都会有基本物质需要,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企业编制的城管和临时工城管拿着比最低工资还低的工资,连物质需求都难以满足,别的需求就成了空中楼阁。
可喜的是,在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中已经对“同工同酬”做了详细的规定,这是对于杜绝临时工和劳务派遣滥用,维护劳动者基本权益的最好措施。但是,到底能不能“落地”还需要静观其变。因为“同工同酬”的落地不仅需要法律的支撑,做到有法可依,更应该做到有法必依和执法必严。这样,才能为终结“同工不同酬”画上圆满的句号。从济源市城管的遭遇看,早在2009年,他们就因为待遇问题上访过,当时市出台了临时工每月补100元,企业编制每月补200元,自收自支编制每月补300元的方案。但该方案仅仅实行了一年便戛然而止。
当工作中没有基本的成就感,也会出现各种心情躁动影响工作的事情。近年来,城管的形象已经面目全非,可以说跟“同工不同酬”也不无关系。武汉出现“卧底城管”,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其待遇问题,是不是临时工。而城管暴力事件一旦出炉,“临时工”又成为替罪羊,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要终结这样的过程,除了寄希望于新的《劳动合同法》给力以外,更应该反思城管队伍这种编制混乱的状态,否则,“同工同酬”的落地将会有更艰难的路要走。(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