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时评 |
随着暑假的到来,补课又成了学生和家长关心的事。昨天,一名自称武汉中学的同学向本报新闻热线82333333反映:前两天我们学校搞补课,我们向市长热线投诉停止了,没想到今天家长都跑到学校门口要求补课。(7月7日《武汉晚报》)
对于暑假补课,教育部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是命令禁止的,属于违规行为。教育部门的初衷无疑是减轻学生们的负担,让学生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但是,从家长的角度看,他们却强烈要求学校补课,如此存废两重天的境地着实让所有的人纳闷。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个悖论,那就是升学的压力。武汉的这名学生处于高中时段,高考就是人生的敲门砖,如果挤过独木桥,那就是胜利者;如果不幸名落孙山,那就是失败者。而这种指挥棒颇有“一考定终身”的意味,所以,补课的存废就成为了这种状况。
如果再往深层次追究的话,教育部门的减负已经喊了很多年,素质教育的口号也已经实施很多年。但在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的时候,每个家长却往往会铤而走险,为学生成功找寻机会。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甚至在幼儿园升小学和小学升初中的阶段也会有此现象。可以说,如果没有升学指挥棒的约束,素质教育和减负才能真正落实。在这样的天平上,学校很是为难,一方面也落实教育部门的政策,不能补课;一方面又要受到家长的压力,要求补课。在这样的夹层之中,学校一时间也成为骑虎难下的一枚棋子。
其实,教育部门的要求不补课初衷完全是好的,但没有从根本上找到事情的源头。比如拿高考来说,每一个高中的学生都在积极进行备战,因为都是一次考试就确定一生。如果只有一次机会的话,每个人乃至家长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去努力。尽管,对于高考的形式进行过革新,比如曾经几个省份尝试过春季高考,但最终是不了了之。可以说,高考的形式如果不变革,补课就会存在下去,即使学校不补课,也可以将教师请到家中补课,这样,教育部的禁令也就不会变成一纸空文。
所以,无论高考还是中考,凡事涉及到升学和最终决定权的考试如果不进行革新的话,最终都会形成为了最终的考取而努力,补课就是为了考取的手段,仅仅用禁令将通过目的之路的手段禁止显然不能解决真的问题,因为目的只有一个,不从目的上改变,手段只会禁止一段时间,或者变换新的手段再次呈现在公众的视线中。这也就是为何,暑期补课乃至于各种补课等违规手段存在的根源。(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