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城管”事件需要破除四重质疑
(2013-06-18 08:41:5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白天着城管制服执法,晚上则换上便装摆摊,武汉一名城管执法队员引起全国网友关注。昨日,武汉城管官方微博回应此事,称当事人是一名优秀城管执法队员;洪山城管人士则称:“摆摊”实为卧底,目的在于“换位思考”。(6月17日 新华网)
按照武汉城管的回应,两名城管在进行卧底的“体验式执法”,其中一名是正式工,另外一名女性城管到底是正式工还是临时工并未谈及。这名为“换位思考”的回应其实仍旧不能摆脱舆论的质疑,质疑的源头在于缺乏可信的证据,需要破除质疑,唯有提供足够可信的证据才能消除掉公众的疑虑,让人们不再怀疑这“卧底”行为的真实性。要打消疑虑,至少应该破除四重质疑。
其一,这两名城管的身份到底是临时工还是正式工。按照武汉城管的官方回应,男性城管为正式工,女性城管压根没有提及。而所谓的卧底却只有这两名城管且工资为每月三四千元,这一回应很模糊,因为三千元和四千元有千元的差距,并非能如此模糊就能消弭。而如果他们都是正式工的话,应该有坚实的物质保障,区区三四千元在武汉这个城市也就算得上基本生活保障吧!那么,按照这样的推测,那些编制外的城管队员的工资就会更低,而这符合现实可能吗?这是需要给出确实答案的第一个质疑点,因为对城管摆摊的第一反应不是卧底而是真实性的补贴家用。
其二,迅速回应网络舆情并称是卧底,这是否是自编自导自演的炒作。城管的形象已经被冠之以暴力而斯文扫地,这次的回应却如此之快,是正式工,又是卧底,不存在补贴家用。但是,这样的回应速度着实让人生疑,到底是无聊的炒作,试图恢复城管的形象还是真的卧底,这个也需要给与确凿的证据。否则,自编自导自演的痕迹太过明显,更会成为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闹剧式回应,不仅不能恢复城管的形象反而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进一步损害了城管的形象。
其三,“卧底”城管的日记真伪。6月17日上午,武汉市洪山区城管局公布城管队员练摊日记。日记中阐述了摆摊的动机,是为"换位思考",改善管理。日记从5月10日到6月14日,从头到尾都是同一根笔写的,没有换笔。日记可谓最可信的证据,但是,一支圆珠笔到底能不能使用一个多月的时间不更换?一支圆珠笔的寿命和字数极限是多少?号称日记从头到尾是同一支笔所写,到底是在标榜还是提供可可疑的弱点,这也需要给出确定的答案。
其四,为何不安排两名卧底城管采访。这两名卧底城管现身:一位名叫桂文进,一名叫杨希。但是城管局未安排两人接受采访。这禁不住让人生疑,既然是为了体验式执法,又写了那么多日记,进行换位思考。那么,他们的亲身体会为什么不能接受媒体采访呢?采访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避免事前进行刻意安排和准备。否则,疑虑重重不能破解。更让人生疑的是,如此不安排采访,背后到底有何隐情仍旧需要证据还原真相,不能相信一面之词,更不能简单下结论。而打消这些质疑的唯一利器,除了有效的证据别无它途。(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