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视生命,灾情发布会也能变成答谢会
(2013-06-08 06:45: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6月6日上午和下午,德惠市委在米沙子镇也举行了两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大量时间被用来“向社会各界伸出的援手表示感谢”。与此同时,对事故原因及责任认定等焦点问题,发布会没有发布有效信息。(6月7日《潇湘晨报》)
这场吞噬120条生命的大火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通报灾情的基本情况,包括事故原因、遇难者名单、如何避免此类灾情出现等。但从多次的灾情发布会上却丝毫找不到这样的影子,在6月5日下午2点,救援指挥部召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只进行了4分钟,未回应公众最关心的事故原因和遇难者名单公布等问题。而6月6日举行的两场发布会却俨然成为答谢会,让公众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到底是哪一种冷漠才能导致这样的转变呢?
死者已经归去,如何安抚好生者,如何杜绝此类重大灾难的出现才是至关重要的。灾情发布会作为通报会,能够将权威数据传递给外界,让遇难者家属放心,也可以平息各种谣言的出现。可见,灾情发布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否则,“17人失踪”的谣言就不会趁机出现,面对此事,“经得起考验”再次进入公众视野。遇难者的数字不应该用历史来说话,而应该让公众信服即可,因为这就是历史,身在历史之中。这仍旧需要通过灾情发布会这样的官方途径公之于众,与小道消息赛跑,还原灾难的真相,而不是遮遮掩掩,文过饰非。
在这两场发布会,笔者却丝毫没有看见对生命尊重的影子。而通篇充斥着官僚主义做派,无论是医护人员和中石油公司对救灾的贡献,这难道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吗?医护人员救死扶伤难道不是天职?中石油为救灾车辆加油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吗?这到底有什么感到“骄傲”的呢,又有什么值得“感谢”的呢?如此灾情发布会的关键问题被遮掩过去,直接将灾情通报责任推卸到国务院调查组头上,那么,这样的发布会存在的价值就没有了,纯粹是浪费时间和资源,为何不用这点时间去看望幸存者呢?
其实,当灾情发布会摇身一变成为答谢会的时候,隐隐作痛的就是漠视生命的惯常思维作怪。背后隐藏着的却是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乏,试问,如果对新闻发布会也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也有不作为的追责,谁还敢在那里如此呢?再者,如此漠视生命,颇有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其弦外之意就是,我们就是这样说,能怎么样呢?如此不怕的架势果真就是将生命漠视到底。当然,灾情发布会只是一个中间环节,一般情况下,在通稿既定下,发言人没有机会变通,发言人只是一个信息的传递者,不是一个信息的创造者。所以,不应将矛头直接指向发言人的话语,而是其背后的撑腰者。(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