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答非所问记者也有责
(2013-03-13 20:52:56)
标签:
民政部死猪教育 |
分类: 时事评论 |
13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就“保障基本民生,发展社会服务”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谈到近日黄浦江松江段死猪漂浮问题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否认了大规模死猪与因为付不起火葬费而采用江葬的说法。( 3月13日 解放牛网)
时代周报的记者原本问的是死猪的问题,民政部的回答却只字未提,瞬即转移成人的问题。作为民政部而言,其主管的乃是人的事情,之所以如此回答也不能说错误,只是有点答非所问。那么,这起答非所问的事件并非民政部的问题,他的回答将殡葬制度的改革都进行了细致分析和罗列,没有纰漏。唯一缺憾的乃是为何如此回答,到底是事先准备了的演讲稿还是没有听清楚记者的问题就值得推敲。如果是事先准备的讲稿的话,难免会出现这样的失误。如果是没有听清楚记者的提问,那属于新闻发布中的技术问题。
不过,对于这起答非所问的事件,记者的责任也不容小视。因为在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提问应该是严肃活泼,死猪的问题全国震惊,而民政部不负责猪的事情,生猪的话属于农业部管理,死猪之后扔进河里那就应该是环保部门的事情,而由于死猪引发的疫情就应该归卫生部管理。可见,死猪的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记者希望问殡葬管理的问题,可以将死猪的问题作为一个切入口的话完全可以理解,但问题要落实在殡葬管理以及殡葬费用高的问题之上。如果提问这样的十分调侃的问题不得不说道记者的职业素质问题上。
哪些问题归属哪个部门,问题如何能够尽量节约时间,如何将问题提炼到节骨眼上。这些都应该是记者应该关心的问题。如果将原本不属于一个部门的问题抛出来,还使用调侃十足的方式,不仅浪费大家的时间,更是职业素质低下的表现,或者说记者本身希望自己是新闻当事人,这就违背了记者的本真。记者应该的新闻的传播者,应该秉持中立的立场,客观传递新闻事实。如果刻意将自己当做新闻当事人显然有违新闻传播的逻辑。所以,这次民政部的答非所问不能不说与提问者关系甚大,因为民政部的回答内容并没错。
在现场,当被问及死猪是不是因为殡葬费太贵而选择江葬的时候,民政部的负责人说,基本殡葬服务,包括遗体接运、冷藏、火化和骨灰寄存,这个收费标准是政府定价,并且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价格监管。因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是合理的,是比较低的。面对这样的回答,人们一致谴责民政部的智商被猪拉低了,但是却没有想到问题的提出者到底出于何种目的,应该有何种责任。(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