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不如农民工”唱出时代变奏曲
(2013-03-01 21:01:42)
标签:
硕士5万元不如农民工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网友“luoyueyifeng”在南昌一家国企工作,目前年薪为5万元,然而当地房价已达8000元每平米。苦闷的她向众人求解:是继续留在国企,还是跳槽?此帖一出,引起网友纷纷跟帖。网友“asd110”感叹:5万元怎么能活,中文硕士伤不起啊。也有网友称,不能简单地与农民工比收入。( 3月1日《武汉晚报》)
年薪5万多不多,笔者觉得不少,鄙人也是硕士,真的觉得这个收入不算低。而当这个娇惯的中文系女硕士拿着这样的句子去和农民工进行比较的时候,顿然觉得整个新闻在发生变化。难道硕士就该比农民工的工资高吗?这是一个致命的追问。在这个问句下面掩盖着中国教育年年的扩张导致的过多的毕业生和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同时,也隐藏着“高学历”就等于高收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一个崇尚能力的时代,考试能力只能代表着过去,你的毕业证书也仅仅证明你的家长为你交过学费而已,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这么残酷。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
曾经,大学生是所谓的“天之骄子”,毕业之后直接按照计划经济的逻辑分配到各个部门去工作。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大学生已经不能再按照计划的逻辑进行分配,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找寻合适的工作,于是,有的人继续读书,有的人考公务员,有的人找寻到一个一般的工作,诸如此类。当然,在这个关系纵横的社会中,“拼爹”已然成风,但是“拼爹”的背后必然还是些许的能力在支撑着。如果“拼爹”背后没有能力的积淀,这个也不会长久吧,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80后的美女副市长,19岁的副乡长等新闻的出现。
时代总是在变化中,在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过程中,教育也开始向着市场经济低头,当教育产业化被歪曲的时候,错误的意味产业化就是收费制。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进入到扩张的大潮中去,学费的高涨程度依然超过了25倍之多,一个农村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13.6年的纯收入,这样的残酷的现实和冷冰冰的硕士只有5万元的工资确实不成比例,但这样的不成比例不是学生自身造成的,而是由于长期的教育政策弊端导致的。如今,研究生的教育也开始全部收费,这样的教育产业化的滥觞直接将教育扔到了祭坛之上,让那些学生们真的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但是,农民工何辜呢?在这个越来越现实的社会中,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农民工在这个社会中一般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但是他们付出的是劳动力,是辛苦钱。大学生毕业之后,一般都是在办公室内的吧,没有吃过苦,如何跟他们相比较呢?再说,硕士毕业除了一纸文凭外,能力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任何能力的话,拿什么去赚取5万元的工资呢?所以说,不要叫嚣这么多太少,大学生不也是民工嘛!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又有什么需要拿着这样的工资去和农民工比较呢?不觉得磕碜吗?(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