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联播》露出“光腚小孩”释放积极信号

(2013-02-07 20:32:47)
标签:

新闻联播

光腚小孩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春节前夕,李克强走访基层群众家中,一个住户想着“大人物”要来,遂让自家孩子躲进衣柜。岂料小孩衣柜里憋不住,火速地躲进被窝里。而这一幕也被拍进新闻联播,引起网友的热议,网友直呼:“孩子你童年火了,新闻联播播了你的屁股!”( 27日 央视)

这一幕,观众们应该觉得很陌生,一个“光腚小孩”的画面竟然呈现在《新闻联播》内。但转念一想,作为中央媒体,传递民生,客观正确解读民意本是职责所在。当李克强在居民家中访谈之时,可能没有顾忌到小孩子被家长关进柜子里的事实,谈性正浓的时刻,小孩子忍不住了,天真无邪的样子更顾不上大人们的逻辑。于是,《新闻联播》画面穿帮,“光腚小孩”迅速蹿红,也引来一阵叫好声。毕竟,这个画面的意义非同小可,或者这恰恰释放着某种积极正确的信号。

按理说,在未播出之前,《新闻联播》完全可以将这样“光腚小孩”画面切掉,将那些所谓“正面、积极、阳光”的画面呈现给观众。但是,没有切除的画面至少表达着这样的意思,为了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将访谈的整个过程完整呈现,反映是是新闻职业操守的完备。或者,在制作本期节目的过程中,经过讨论最终决定留下这样的画面,为的也是“真”。可见,无论哪一种情况,播出了的效果似乎达到了预期目标。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光腚小孩”蹿红背后透露着民意生态的真表达。

对于公众来说,《新闻联播》形成的“刻板印象”挥之不去,那种不变的节奏成为一种惯例。但自去年,其播出了一份“寻人启事”之后,旋即开始改变其形象;这次的“光腚小孩”播出无疑是那次“寻人启事”的延续,是一种试图贴近民意、反应民生的积极尝试。而公众希望获得的也是真实的民生信息,“光腚小孩”出现在画面中,这是天然的呈现,自然而本真不失童年底色,或许这就是公众期待的,或许那些信息不宏大,但是却如此真实,让人们感觉到毫无距离感,这才是中央媒体的本职所在,不是仅仅传递宏观信息,更应该贴近民生表达。

做出了的,人们看到了,这永远比停留在口头上重要。《新闻联播》播出了“光腚小孩”的画面非但不是“失误”,相反更是检测背后民意生态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可以窥见公众们所期待的、所希望看到的信息是什么,不希望和反感的信息是什么,也恰好为中央媒体的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资借鉴的路径。因为,公众希望看到更多诸如“光腚小孩”这样的画面,它传递着信息的真实和无矫饰。(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