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相信“缩水”的死亡名单
(2013-02-06 21:06:36)
标签:
连霍高速死亡名单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连霍高速义昌大桥遇难者名单被网友质疑“缩水”。前日,连霍高速义昌大桥现场指挥部发布官方消息称,事故导致的10名死难者身份已确定,并公布10名遇难者名单。该名单公布后,引起网友争议。有网友发现,来自河北的运送烟花爆竹并当场身亡的肇事司机不在该死亡名单之列。(2月6日《新京报》)
这起大桥坍塌事故可谓扑朔迷离,从事故爆发之后伤亡人数的几个版本到将原因归结为天气原因导致爆竹爆炸引发坍塌再到新闻报道中大篇幅强调领导重视,最终“专家”纷纷出来解惑答疑,将一整车爆竹等同于1吨炸药的威力,这些都给公众的知情权蒙上一层阴影。而在调查和处理的过程中,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负责人抓获的做法也更是让公众觉得匪夷所思,这次被质疑“缩水”的死亡名单再次将大桥坍塌推向舆论的前沿,对于死者家属和公众来说,未公布的死亡名单明显是在想遮掩什么。
未公布死亡名单的货车司机在事故中身亡,其家属却被带走调查,那么,官方对此不知该如何回应。按理说,任何安全事故的调查都应该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允许新闻媒体充分介入,给公众最大的知情权,将事故原因调查清楚,杜绝诸如此类的事故发生。如果一味遮遮掩掩,采用“鸵鸟政策”应对公众质疑的话,只能将事件变得更加复杂不堪。
该货车司机尽管不具备营运爆炸危险货物的资质,这属于硬伤。但其死亡的事实却不容质疑,如果将这个事实故意遮掩,掩饰的是事故的真相,损失的却是政府的公信力。对于死亡者的家属来说,在失去亲人之后再次面临“二次伤害”。不过,从官方爆出的签订死亡赔偿协议越早越奖励的政策来看,这其中的“猫腻”或者不只如此。不公布死亡的人,直觉上是在遮掩死亡人数,客观上却是在推卸责任,因为死亡人数的多寡关系到事故定性的性质。
或许,在媒体的强势攻击之下,官方会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这无疑也是公众和死者家属所需要的。但是,这个解释到底站不站得住脚那还是另当别论。毕竟,前面的解释已经将整个事故搞得乌烟瘴气,一阵谜团,希望这次能够是客观的、合理的,让人信服的,不要再对公众进行“二次伤害”。(文□王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