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在编制里”戳到时代的痛

(2013-01-15 12:15:28)
标签:

死在编制里

硕士环卫工

哈尔滨

杂谈

分类: 教育时评

哈尔滨市的环卫系统公开招聘人员考试中457个工勤技能岗位共引来1万余人报名,最终缴费成功的7186人中,拥有本科学历的2954人,占41.11%29人拥有统招硕士研究生学历。一位研究生道 “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编制里。”( 114日 新华网)

硕士当环卫工、掏粪工已然成为社会的一种趋势,在这个趋势里面,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别的,而是俩字:编制。若说没有“编制”诱惑的话,估计鲜有人争先恐后去这样的单位上班。不过,当落选的硕士生说出“死也要死在编制里”的时候,我们还是禁不住打了一个寒战,总感觉到这其中的不对劲来。毕竟,高学历一般来说就是意味着高收入,如果不是如此,巨大的教育投入岂不是打入水漂了吗?

对于个人来说,从整个社会的宏观内容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这本身就是一个理性的进行机会成本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选择公务员就意味着放弃其他,你选择企业就意味着放弃其他。人生若此,在进行选择的时刻必须要按照利益和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当众多的硕士生挤破头去应聘环卫工等看上去很低级的工作岗位的时刻,只能说明个人的选择是按照社会的整个安排作出的,在这个社会中,固定的工作稳定模式很简单: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外企、私企,在这样的一个逻辑中,没有人希望落第,只能如此。

不过,从另外一个意义上将,“死在编制里”也彰显着编制的诱惑性。一方面是编制内的人享受着高薪的待遇,福利等也由此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那些“史上最久临时工”的环卫工人的悲剧,当庐山80岁的老人还在进行着月薪只有600元的环卫工作的时候,对于“死在编制里”这句话不由释然起来。没有编制,就是临时工;有编制,就摇身一变成为“大爷”。这就是所谓的“编制诱惑”,也是为何硕士生要如此的根本所在,尽管,每月拿到手的钱只有几千元,从绝对数目上比不上企业内,但隐形的福利更是诱惑,更多的是户籍、教育、福利等后续的待遇。

“死在编制里”还在诉说着学历在日趋贬值的社会现实,这与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不无关系,当教育产业化的幌子甚嚣尘上的时刻,学历贬值是在所难免的,于是,高校不断复制着高学历的学生,在社会上却只能从最低的层次工作做起来。这自然是一种讽刺和悲哀,也正好戳到了时代的痛处。学历不再是护身护,更不再是晋升的法宝,而是一个被越来越贬值得不成样子的工具和门槛,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

当有人说,“死在编制里”是个人的价值观错误的时候,这种观点本身就错误。个人之所以如此选择,也只是纯粹效用最大化的结果,我们只能从中窥探出时代的病痛在那里,却不能苛责每个人的选择错误,理性的个人总是会如此选择,不是我们错了,而是社会的观念在变。(文●王传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