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防护网”寒冷民工心
(2012-12-23 20:46:52)
标签:
郑州立交桥防护网民政局长下跪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12月23日,郑州市中州大道与农业路交叉口处的立交桥下,许多农民工曾在此露宿,如今,这里装上了防护网。立交桥下东侧和北侧的护栏上都悬挂长长的大红条幅“天气寒冷,桥下不宜露宿”务工人员如需帮助,请拔打电话69125111,69125088,丰产路街道办事处宣”。(12月23日 人民网)
在立交桥下可以露宿的地方设置“防护网”,目的很明显,为了防止外来务工人员或者流浪人员露宿。然而,在这样的寒冷冬季里,如此“防护网”的设置无疑更加寒冷了民工们的心。当冰冷冷的“防护网”树立起来,人们只能站在网的外面,却不能进去避寒,这应该是城市管理者没有想到的结果。
与此关联的是郑州两起外来务工人员因为寒冷相继离世的悲惨事实,而据说他们生前都拒绝救助。无论如何,他们的死去都暴露了这个城市救助措施的缺失,当各种事件在救助站出现的时候,没有人愿意去救助是一个现实。而当流浪者离开的时候,公众们无疑将矛头直接指向政府的失职,这让政府救助部门不得不进行新形势下的社会救助方式的重新思考,架构“防护网”表面上可以将流浪人员阻止在可以露宿的立交桥之外,但人们不愿意被救助却是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12月20日晚,河南漯河市普降大雪,气温骤降至零下8摄氏度。漯河市民政、公安、卫生系统人员随即针对街头流浪人员开展紧急救助。带队的漯河市民政局长戴友良甚至单膝跪地俯下身子劝说老人,老人被感动,随后被抬上救助车拉到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妥善安置。民政局长单膝跪地才能让人愿意接受救助的现实不是一个好的现状,这映衬着我们社会救助的现实是并不美好的,至少在那些需要救助的人那里是这样想的。
可见,破解救助困境,减少社会上民工因为寒冷而离开的不是建设各种防护网,这与广州天桥下建立各种锥形水泥一样,希冀着用这种方式驱赶流浪者的做法是短视的。因为其没有寻找到需要救助者的内心世界的想法,要让人们愿意接受救助的关键是其内心的意愿,当人们出现生活无着的时候第一想到的就是救助站的时候,才是成功的,否则,即使人们出现了窘迫的现状仍旧拒绝救助的时候,依靠“防护网”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更加寒冷民工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