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大桥塌陷的真相是什么
(2012-12-13 02:51:41)
标签:
金沙江大桥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10日下午6点15分,攀枝花市区倮果金沙江大桥一根吊杆突然脱落,导致桥面出现“V”字形塌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攀枝花市政府立即采取紧急封桥措施,禁止一切车辆和行人通行。( 12月12日《华西都市报》)
大桥在中国事故频出已经不算新闻,其背后的“猫腻”几何人们自觉是心知肚明,但是相关部门却往往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给与公众的答复总是设计合格、符合要求等堂而皇之的结果。而这次金沙江上的大桥出现塌陷事故的责任应该如何负责将直接拷问着公信力的有无,因为这座大桥的影响力要涉及到十万余人,范围之广不得不让人深思,如果结果不具备公信力的话也更加对其塌陷雪上加霜,公众将遭遇“二次伤害”。
翻开共和国的历史,将大桥垮塌直接斥之为“豆腐渣”的应该是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彩虹大桥的整体垮塌。造成其中40人死亡,14人受伤,直接损失600万余元。这起事故背后所涉及的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领导人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和实施的效果。工程从立项、设计、发包、施工到验收,均不按照国家建筑管理法规进行,是典型的“六无工程”,领导人急功近利,为了捞取 “政绩 ”,为了在乌纱帽上贴金,而忽视了工程质量,最终造成大桥的整体塌垮。
而这起发生在金沙江上的大桥塌陷事故,拒工作人员介绍说,从理论上讲,吊杆拱桥容易存在一些可能锈蚀的薄弱环节等问题,国内外出现过多起吊杆拱桥柔性吊杆断裂、导致整座大桥垮塌的事故。倮果大桥建成后出现过多次病害,也曾多次维修,被当地人称为“病桥”。这次出现病害,可能与当时的设计负荷偏低,桥梁使用时间长,经过此桥的重车多,桥梁一直处于超负荷状态有关。
一方面是被称之为“病桥”,一方面却是“超负荷”。这种伏笔式的句子不知道是不是在给这起事故的责任埋下伏笔,因为在无数次的事故处理中,无不是将责任归之为自然因素和不可抗力,而建筑大桥的工程各个方面都是合格的符合要求的,于是,就陷入一个怪圈中:为什么这些符合要求的大桥总是出现事故呢?
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中国的大桥事故就会一目了然。2012年11月11日,九江长江大桥公路正桥一支座处出现裂缝;2012年8月24,哈尔滨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一上行匝道垮塌,分析认定匝道坍塌是由于车辆超载造成的;2012年6月18日,即将竣工通车的抚顺月牙岛西跨河大桥发生不明原因坍塌;2012年5月13日平江县连接余坪乡与梅仙镇公路的范固桥发生垮塌。据当地初步调查,该桥垮塌主要原因是由于巨大的山洪以及因山洪从上游冲下的三艘挖沙船和各类漂浮物碰撞引起;2011年7月14日,福建省武夷山市公馆大桥突然坍塌;2011年7月11日,江苏盐城境内328省道通榆河桥发生坍塌。
如果这样的事故和这样的回应延续的话,“豆腐渣”工程将会继续上演。有这样的制度惯例,金沙江上大桥的事故处理结果不言而明:无疑是超载造成的,而责任者无疑是别人不是施工单位等。其实,从1999年的重庆綦江彩虹大桥垮塌之后,加大政府相关行业的公开透明度,促进全社会了解政府行为的内容、职业要求和各行业工作规程,便于接受监督,减少渎职犯罪的发生,这样的监督已经被上升为一种制度来限制权力的无限扩张和暗箱操作,但是,这样的限制往往成为一种现实中的摆设,看上去很美而已,却没有阻止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