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不该是医患纠纷的“替罪羊”
(2012-12-01 11:28:08)
标签:
医患关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师康红千在行医时被砍身亡,昨日,院方否认医患纠纷传闻,并表示,疑犯患有抑郁症,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事故真相。( 12月1日《新京报》)
又是一名医生在医院内被杀害,而医院的第一回应又是千篇一律:否认医患纠纷,承认患者有病。自然,去医院救治的都是有病的人,但是在发生医生被砍杀事件之后的第一反应却是悲痛。因为这不是孤立的事件,每年在中国都会有数起医生被砍杀或者砍伤的事故,纵然这不能算作医疗事故,但由于在医院内发生,在医生和患者之间产生,人们的第一联想自然是医患关系导致的纠纷。
与此相同的例子很多,但无须罗列,一个最近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12月18日冯时兰昏迷,当120拉着她辗转5家医院后,才得到救治。还是在医院租用“黑床位”。对此,北京市卫生局回应也颇具戏剧性,他们说,120转悠两到三家医院应该会有床位。可以说,生命无小事,任何患者的生命都应该重于泰山,如果捻转5家医院还是没有床位的话,急性病岂不是只能等死吗?试想,在这样的形势下,患者家属的心情如何能平静?不能平静的心情将直接发泄到医生的身上。
医生是在医患关系中最直接的一环,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们不但要执行医疗卫生的种种政策规定,还是接待患者为其治病救人。在他们身上纠结着很多矛盾点,现阶段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一直没有落实到实处,成为矛盾的聚集点。当患者们出现了“看病贵、看病难”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这是制度上的缺失,而直接想到的就是医护人员直接操作的结果。可惜的是,他们仅仅是执行政策的人罢了,真正的漏洞还在后面。
同时,医疗界经常曝出的医生收取红包、药品采购拿回扣等等劣迹斑斑的事实也曾经成为一种“潜规则”盛行一时。在这些层面上,医生可以说难逃其咎。当医生们为自己辩解说这是“近墨者黑”的时候,人们或许真的会明白这其中的猫腻所在。有的时候的确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是,有的时候确实是完全可以掌控的,比如拒绝红包、公开透明药品价格等等。唯有如此,才能将医生这个职业从原本不很光彩的一面上重新成为“天使”焕发生机。
要杜绝医生被伤害的事故唯有改变医疗体制的顶层设计,从“看病贵、看病难”上入手解决,否则,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到伤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