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择校费的“七寸”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

(2012-11-05 21:14:51)
标签:

人大附中

择校费

80万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文】王传言

近日,新华社引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报告称北京人大附近的一所名校,小升初择校费50万元到80万元,家长为公司副总裁的共建生赞助费20万元起( 11月5 新华网)

早在2010,教育部就出台《关于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不再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而其中非常明确指出,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坚决切断收取择校生与获得利益的联系。

教育部的意见或者说是政令总是让人打问号的。之前的推行高校学生冬季长跑需要指纹录制就是一例。之所以如此在于其政令的合理合法合情情况。对于择校费问题,提出35年的时间表值得肯定是其决心的表现,关键是5年之后,也即2015年如果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也依旧风起云涌的话,教育部该以何种颜面对待公众的质询呢?这是其中不得不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尽管时间表有了,但具体的实施还是一个问题。

之所以存在择校费的问题,在于择校的存在,择校未可厚非,因为家长自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好的学校里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可见,择校如果一直存在的话,择校费将不会禁止。择校之所以存在就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这种不均衡能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分析。首先是整个国家层面上的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这表现在东西部之间的差异上。东部沿海的教育资源远远高于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其次是城乡之间的差异,很明显,城市的教育资源明显是优于农村的。最后是在某个城市之内的公办与民办教育之间的差异,教育资源还是倾向于公办的学校。

由于存在着三种差距,教育资源明显倾向于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和公办的学校。这就导致了一种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正是由于不均衡的存在人们才会选择择校。择校就是选择从差的学校到资源优厚的好的学校的过程。所以,要治理择校费,其关键还在于找准病源何在?择校费的病源就在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上。

要根治择校费,首先需要国家财政对于教育的投入加大,起码应该达到教育投入占GDP总量的4%。在这个基础上,将财政投入有意向西部地区、乡村地区和城市中的落后教育倾斜,努力改造义务教育阶段那些薄弱的环节。尽量减少差距,无论是地区之间的还是城乡之间的。只有这样,在未来的35年内,择校费的淡出人们群众的视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