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屌丝”登上《人民日报》的启示

(2012-11-04 21:53:52)
标签:

屌丝

人民日报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文】王传言

113,网络热词“屌丝”登上《人民日报》十八大特刊。一时间引来网络热议。其实,早在201011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出现《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标题。这让不少人既感到意外也感到兴奋: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居然也采用了如此的网络热词做标题。

面对着《人民日报》在采用“给力”之后,继续采用了“屌丝”一词。再次对党报党刊做过度解读并不见得是好事情,但网民在震惊、推敲、讨论这句话的时候,显然内含了很多表达,而且是一种客观的呈现。如果相关部门能从中读出具有了更多现代意识,更多的公民诉求,更好地与民众互动,则不失为一种良性解读

当淘宝体、元芳体等各种造词风起云涌的时候,互联网作为一种仍在发展中的参与性最强的大众表达平台,在不断得到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种新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新鲜事物,比如网络热词,像打酱油楼脆脆out给力,这些都是将颇为流行的热点事件浓缩概括的关键热词。这些热词不仅生动活泼,又能很好说明问题,更体现了大众对新鲜事物的一种表达诉求。

 网络热词作为普通大众的语言表达,或者新媒体传播的一种形式,得到党报的认可,无疑有着两方面的重大意义。首先,它在很大程度上修补了公众语言与官僚姿态的话语断裂。当前党媒党报,动辄旁征博引,套话连篇,如今《人民日报》率先改变这种文风,难能可贵;其次,正是由于这种话语断裂,政府和百姓之间的对话,逐渐失衡,此时急需党媒放下身段,亲近百姓,从中读出具有了更多的公民诉求来。

《人民日报》是党报的龙头老大,其宣传风格也是传播界的风向标。屌丝登上了《人民日报》这只是众多党报吸纳和运用网络热词的一个突出例证和缩影,类似的事儿以往还有不少。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风向,意味着党报宣传风格也在越来越新潮?我觉得,答案应是肯定的,那就是,党报在秉持自身办报风范的同时,也在进行着与时俱进的改变。这种改变,不仅是语言使用上的改变,更是话语姿态的改变,即变得越来越贴近民风民俗,越来越亲近普通大众了。可以说,这就像滴水可见太阳一样,折射出了我们整个时代的进步,折射出了我们整个社会的进步。

这也表明,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党报也正在与网络密切融合——不但引领着网络文化也在吸纳网络文化。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随着诸多民间诉求、创意在网上涌流,网络已成为汇聚民间智慧的一个重要平台。仅就语言来说,很多词汇就纷纷出炉。其中虽有硬把喜剧、悲剧说成洗具杯具等矫情和不妥,但更多的是丰富了时代语言的。党报正视和有选择地吸纳网络一些热词等,其实也就是在吸收民间的语言和智慧。

党报在宣传党的政策和传播各种新闻信息中,起着联系广大民众的重要纽带作用。党报通过语言运用的更新和话语姿态的亲民,来引领时代和紧贴民众,是始终保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必然要求。《人民日报》的给力和“屌丝”之例广受好评,启示我们各级党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有益尝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