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笑门”到“名表门”暴露的制度缺失
(2012-09-02 08:25:1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文】王传言
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到底有多少块名表成为舆论的焦点,从数量看,他自己的表述是只有5块,并且是用自己的合法收入购买的。但是,强大的网友们动用网络无尽的力量搜索出其在这5块表之外的更多表。可以说,从“微笑门”到“名表门”的嬗变本身将一桩普通的面对重大交通事故的态度问题转变成一场关于党纪国法的遵守与否问题,这样的嬗变本身就说明了我们的制度在监管上存在着的些许漏洞,因为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当陕西省纪委已经介入调查,“微笑”已经不仅仅是微笑本身,而成为了因为微笑而引出一系列连锁反应的事件。
那么,有一个现实的问句是:假如杨达才当天的事故现场没有微笑呢?他的这些名表到底会不会被发觉出来呢?答案估计大众皆知,那就是不会。当对于干部的监督检查需要凭借着网络图片上这样的“歪打正着”去处理的时候,本身就彰显着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可以说,假如是一个良性的制度,对于《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十年之际,这样的制度可以在平时对于干部形成严格意义上的考察监督的时候,诸如杨达才这样的事件本身就不会只有到了“微笑”的时候这样的时刻才能被挖掘出来,因为好的制度最关键的就是加强了平时的制度性约束,成为干部们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准绳,恰恰相反,如果制度存在漏洞的时候,不仅日常的监督存在着缺陷,就连基本的考察也需要在制度之外寻找路径,只能透过无数的蛛丝马迹来寻找线索,这样的制度不是好制度,这样的监督是无效的监督。
从杨达才对于公众的回应时间和内容上看,他说出了自己5块表的事实,并找到了当时事故现象之所以微笑的理由,按照他的说辞,他之所以微笑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现场的气氛凝重,想让大家放松心情。估计没有什么托词比如此更好笑了吧。对于重大安全事故本身就是一场灾难性的事件,无论是在场的人还是观众都是面色凝重的表情,而出现如此不和谐的微笑本身就值得怀疑。
难道面对着5·12大地震的场面时,我们能够微笑来放松心情吗?如果是在庄严肃穆的灵堂里,我们也能够用微笑来放松大家的情绪吗?有些场景必然是不能够轻松的更不是想轻松就能变得轻松起来的,我们必须秉持着对于生命尊重的态度对逝去的人表示最真诚的歉意,同时,更重要的是对于事故本身应该不断反思不断吸取教训,而不是放松心情。
当“微笑门”变成“名表门”,正常的监管渠道却被无形阻塞,如果没有当时的“微笑”,也就没有后续的“名表”。正如南京房管局的周久耕如果没有九五之尊的香烟也便没有牵引出其背后的内幕。而当正常的监管需要依靠这样的途径时,我们禁不住要反问:正常的监管渠道都怎么了?在党的领域内,有纪律检查委员会,在行政的领域内,有监察部门。这些渠道的运行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这应该是杨达才事件本身给予大众的思考。因为更多的官员没有杨达才这样的高调,他们都很正儿八经地在重大事故现场表示着深沉的哀悼,在重大矿难事故现场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所谓危急关头会从容在前,只是那个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并不在他们的“表”上,只是在乎他们的“表情”上。
所以,每当出现灾难的时候,我们除了关注与领导们的“表情”,还应该关注于其他的蛛丝马迹,诸如领导的“表”、领导的衣服、领导的香烟、领导的皮鞋,说不定其中就藏着说不出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