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到一地先买报

(2012-05-14 08:17: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各地约稿

【文】王传言

曾几何时,已然养成如此习惯:初到一地先无它,别的都是次要的,首要的便是购买报纸。在我看来,报纸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文化标志,也是其是否有文化内涵的重要征兆,同时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程度的衡量指标。舍此外,本人爱报纸如痴如醉,尤其喜欢其与观众互动的版面。这些版面一般包括副刊版面和评论版面,副刊包括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文体;时评包括评论员文章、锐评、视点等。这些能够调动读者积极性的版面的丰富程度和质量高低乃是衡量当地编辑水平和文化水准的指标。

去过的地方不多,每到一地必购买报纸收藏之。从黄山市购买到《新安晚报》《黄山日报》《黄山晨刊》三种报纸。《黄山日报》只有4版的面,依我看竟然没有苏州县级市的《张家港日报》办的上档次;《黄山晨刊》有16个版面,其中副刊栏目文化周刊的“新安花语”“小说连载”“徽风遗韵”等很不错;《新安晚报》是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号称“中国十大晚报”之一,其副刊有“人生百味”“文学之舟”,但作为一个省级报刊没有时评版面十足可惜。

在武汉,购买到《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可能是周末的原因,三张报纸皆没有看见互动的版面,都觉得十足可惜。不过后来得知《长江日报》的评论部刘洪波之后,对于这样的报纸,尤其是武汉的报纸觉得办得很有层次。而在宁波买到《宁波日报》和《东南商报》,很多地方的报纸投稿是有地域限制的。比如《姑苏晚报》的“怡园”《苏州日报》的“沧浪”就比较倾向于喜欢本地作者的副刊稿件,只有《城市商报》除外,“春来茶馆”经常见到外地作者的稿件,这才是真正报纸的品格。

如今想来,比较可惜的是去香港没有购买任何报纸,因为每份报纸需要5港币,时年2008年,可能今天又涨价了,何况是繁体字竖版排列。在桂林的时候,寻寻觅觅却找不到一个卖报纸的信息亭,终于没有搞定,这也同样属于十足可惜。后来,自己的文章竟然登上过《桂林日报》的版面,这应该算的是一种机缘。在海南的时候,更没有购买报纸,但在后来曾经在《三亚晨报》《南国都市报》《国际旅游岛商报》上刊文几则,同样想起顿觉可惜可惜。

山东的报纸信手购买的很多很多,《齐鲁晚报》最为多,《潍坊日报》《潍坊晚报》《黄海晨刊》都曾亲自购买过,而江苏省内的报纸也从《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南京日报》等,南京的报纸很多,看上去也很妙,无论是新闻性还是可读性皆可以称道十分。尤其是《扬子晚报》的“扬子时评”和“繁星”副刊,《现代快报》的“南京城事”皆可以参与其中;《齐鲁晚报》的时评很牛叉,“青未了”的副刊也从名字上取得很给力;《潍坊晚报》的时评不错,但也已经很久没有上墙过。

九江的晚报叫做《浔阳晚报》,名字上很有诗意的。而浙江省的晚报叫做《钱江晚报》,与《扬子晚报》《齐鲁晚报》《新安晚报》《春城晚报》《新民晚报》同等级别,属于省级刊物。每个地方的报纸一般都有地域特征,连云港的《苍梧晚报》就是一例。去便购买一份,相当不错,尤其是其副刊“海洲湾”栏目。昆明能购买到《春城晚报》,而丽江多的是《丽江日报》,仿佛没有见到晚报或者晨报类的报纸,可见,丽江尽管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但报业依旧不发达。

初到一地先买报,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病,也是一种偏好和喜爱,成为这样的惯性,因为渐渐地随着积累的各地报纸的厚度在渐渐增加,自然知识层面的含量也在攀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