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毒胶囊”之殇谁之责?

(2012-04-17 12:21:03)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文】王传言

老酸奶、果冻的“明胶疑云”还未澄清,昨日的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又曝光了“皮鞋胶囊”:在浙江省新昌县号称“胶囊之乡”的儒岙镇,大量国家明令禁止用作食品药品原料的工业明胶,被用于加工制作药品的胶囊。( 417 新华网)

“毒胶囊”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与之前报道的“老酸奶”一样,其中不能摆脱干系的乃是工业明胶的掺杂。可以说,“毒胶囊”和“老酸奶”都将矛头指向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当废旧皮革等下脚料成为公众的口中之物的时候,任何人都难以接受,也让“民以食为天”的古训变成一句虚幻的空话,人们变得人人自危起来,同时对政府权威和公信力的质疑降到历史的最低点。

与“老酸奶”报道不一样的是,“毒胶囊”的出现却有着背后不可分割的利益链条。从生产食品添加剂企业资质生产的“蓝皮胶”,再到中国胶囊之乡浙江新昌将胶囊制造出来,再将这样的胶囊送至制药厂,这些环节的缺乏监管直接将“毒胶囊”送上了畅通无阻的道路上。从河北衡水到浙江新昌再到修正药业等医药巨头,这些千丝万缕的关系背后乃由两个字起关键作用,那就是利益。制造明胶的原料由三万一吨的也有一万一吨的,这其中便考验着生产厂家的道德素质,而当利益驱使的话,自然原料成本的极端压低成为第一要义,于是明胶变成工业明胶,而在胶囊生产厂商来看也是同样的道理,能压低成本就压低成本,这其中就是重金属铬的严重超标。

可气的是,重金属铬严重超标的胶囊被送到制药厂的时候,制药厂的员工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马虎”了事更是为“毒胶囊”的形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直接放行。而可想而知,当这些“毒胶囊”流入市场的话,对于病患者将会导致多大的伤害,原本的治病的药,却演变成致病的药,多少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对于13批次的“毒胶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暂停销售。其实,暂停销售或者下架远远不是根治之道,因为这样的惩罚措施根本形不成对于该“毒胶囊“产业链的威慑作用。从根源上看,要关闭上“毒胶囊”滥觞之门除了对于出现一起查处一起外,更重要的是加大惩罚的力度,通过法律的手段加大对违法乱记者的惩罚,可以说,只要惩罚的力度不够大,在有利可图和铤而走险之间,那些不法厂商必然会兴风作浪。

“毒胶囊”的乱象频出往往考验着法治的尊严和执政者的魄力,同样也是对现有监管漏洞的无情挑战。可以想象,如果监管的力度尤其的监管的惩罚措施足够让人闻风丧胆的话,这样的铤而走险事件自然会销声匿迹。同样地方政府在刻意强调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已经完全或者过度忽视了环境保护的因素和民生改善的力度,这也要求只有地方政府摆脱这样的政绩依赖才能将“毒胶囊”消灭的萌芽状态之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