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禁片史略:《十七岁的单车》
(2012-03-08 16:50:06)
标签:
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杂谈 |
分类: 禁片史略 |
青春的残酷寓言
【文】王传言
《十七岁的单车》故事可以从自行车的角度来看,假如自行车有生命的话。那就是,自行车的一部流浪史:从飞达快递公司到郭连贵手中,然后被偷后流落到二手市场,接下来被小坚购买,随后,被小贵找到,两人一人一天骑,到最后,从小坚手中交给小贵的时候,以外被人摔破,直到小贵扛着完全变形的车子淹没在人流中。
其实,整部影片是针对两个人展开的,小贵和小坚。其中,还包含着城乡关系的隐喻。但是,尽管两人来自不同的家庭,一个在城市,一个来自农村,但两者的命运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青春的残酷寓言。小贵为了得到飞达快递的工作,拼命寻找那辆自行车。小坚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不惜偷家里的钱。同样是为了一辆自行车,结果,这辆自行车却在两人身上发生了交集,成为了一辆自行车。
在结账时,刘姐的傲慢无情,她那心酸刻薄的模样,仿佛前世自己就是城市人似的,依旧趾高气扬。可能,这是城市中人对农村来人固有的偏见吧。有的时候,看片子会有想哭的感觉,真正的心酸时刻,就是影片触动自己心底深处部分的时刻。小贵对老板的祈求,恍然记得自己面试时候的模样,尽管,没有那样的低三下四,但是,精神的内核是相同的,对自己身世的否定,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期待。事情总是发生转折的,就在一天之差就把自行车拿到手的时候,自行车丢失了。于是,在茫茫世间寻找,那个“记号”就是唯一的线索,最终,在公园处找到了。却发生了一场争斗。支撑着小贵的是信念,但是在现实中,像小贵一样人的命运一定会更加凄惨,更加叫人唏嘘。
另外一个年轻人出现了,成绩不错,希冀得到一辆自行车,父亲却囊中羞涩。我很能体会。试想,自己中学的六年,基本上骑得是“百家车”,二叔家的,姑父家的,东邻居的,西邻居的等等,因为,老爸的车子是大轮的,很古典,很抗摔,出事故的几率也相当高,当出现事故的时候,我就只能这样东品西借,有时候,也会步行一个小时去学校。
小坚,从家中拿钱去买车,没有让父亲知道,而妹妹是知道的。当发现自己的车子不见的时候,他带着伙计来到快递门口,众人把小贵围住,无论怎么说,说什么,无论怎么做,做什么。小贵就是死死抱着车子不放,他知道,那就是他的信念,不能放松一口的。那就是“轴”!当众人跟小贵争夺自行车的时候,小贵发出的那撕心裂肺的叫喊声仿佛要撕裂整个时代。
最后,来那个人达成协议,一人一天。在小坚身上,自行车除了代步外,还是显摆的摆设,那就是显示给自己的女友看的。青春时期,青春朦胧的爱恋夹杂着无知和执着。而当自己的女友远离自己而去的时候,他选择了报复,而报复带给自己的却是同样的报复,而这个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受苦,还有小贵。
所以,整个《十七岁的单车》可以看做一辆自行车引发的血案。其中夹杂着对生命意义的拷问,生活在何处?是什么造成了两个孩子的残酷青春飘扬。这些都足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其余,有关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小贵哥俩对保姆红琴的艳羡就具有代表性。再者,导演对孩子青春时期飘忽不定的朦胧爱情的把握也不无称道,回想自己的青春年少时代,相似之处无不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