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桃姐》:关注“边缘”的女性情怀

(2012-03-08 11:32:51)
标签:

桃姐

许鞍华

叶德娴

刘德华

杂谈

分类: 影视评论

【文】王传言

许鞍华导演的作品看过许多,作为香港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素以关注“边缘”,关心女性群体的生存意象而著名。从其1979年导演的首部电影《疯劫》开始,陆续出品《客途秋恨》、《女人四十》、《男人四十》以及“天水围”系列作品。她关注女性的视角永远没有改变,关注“边缘”的姿态也始终没有改变过,于是,才有了《桃姐》的问世。

其实,《桃姐》中的主人公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女人四十》制片人李恩霖的女佣。在影片中,刘德华饰演的少爷和叶德娴饰演的桃姐之间的主仆情怀无数属于“边缘”的,这种情怀难以进入大众视野,因为香港社会的女佣很快被菲佣取代。而在当初拍摄的过程中,也确实遇到诸多难题,与刘德华的合作是顺利的,因为有早期《投奔怒海》的基础,投资也是刘德华的1000万港币,当时,刘德华已经做好亏600万的准备。

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桃姐》不仅夺得威尼斯电影节影后奖杯也在台湾金马奖上大放异彩,成为许鞍华继萧芳芳之后为威尼斯电影送出的第二个影后。对于这样的结果,只能从电影本身找寻点滴答案,原本“边缘”的故事,加上已过六旬的叶德娴本色出演和刘德华的倾力配合,这些元素才是真正打动人的东西。打动人内心的往往不是大场面大制作,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真情流露却正好契合了时下人们追寻物质,忽视精神的局面真谛。

当原本的主仆关系淡去,在敬老院中的桃姐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少爷的话依然那么质朴。不离不弃,这四个字包含着深情款款意味。看过,无不是潸然泪下。整部影片继续延续着许鞍华静静叙事的风格,感人至深的平淡语言,适合观看的中镜头,将这种主仆关系惟妙惟肖刻地画出来,让观众深思。而影片骨子里渗透着的是对于女性情怀的真情流露,这种流露又是一贯的,从其开始的电影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电影。

反观大陆的电影,自然也不缺乏关注“边缘”和女性情怀的部分,但本身缺乏的乃是这种执着精神。马俪文导演的《我们俩》和李玉导演的《苹果》可以看做是这种女性电影的代表之作,但随后马俪文在《我叫刘跃进》中已经难见其关注“边缘”的踪迹,李玉在《观音山》中继续苦苦坚守。从这些例子上,可以看出许鞍华从开始到《桃姐》的坚持属于难能可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