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晨报】港铁骂战背后的规则意识
(2012-01-19 14:00:42)
标签:
杂谈港铁骂战重庆晨报 |
分类: 时事评论 |
按照港铁规定,任何人不得在港铁付费区内饮食,即入闸后所有范围,包括月台及车厢等,否则可罚款2000元。17日,一条“内地游客在香港地铁进食引发争议”的微博激起网友讨论。记者在视频网站搜索发现,这段名为“火车内骂战香港人大战内地人”的视频早几日已被上传YouTube,首段仅56秒,下一段则长达3分钟。骂战的导火线是,内地小女孩在车厢内吃点心面,有乘客提醒“车厢内不能吃东西”。( 1月19日 《钱江晚报》)
一则关于骂战的视频迅速蹿红网络,其实其背后掩饰和折射的乃是国人对于规则意识的遵守。在中国大陆的人眼中,往往存在着漠视规则的意识。而之所以漠视乃在于一种赚便宜的心理。如不闯红灯是一条规则,闯红灯的人希望赶时间,结果呢,坑掉了别人的时间。而在港铁中规定“不允许吃食物”这是一条规则,对于任何人都有一种约束,但是在大陆人的眼中乃是“多此一举”,甚至可以“视而不见”。这才是骂战上演的根源,乃是对于规则的态度,即遵守还是不遵守。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中给大家描述了一个关于“合成谬误”的例子:足球场的观众席上,假如前面的观众站起来能看的更清楚,而当全部人都站起来的时候,结果就是谁都看不清楚。他的意思是说,对于一种规则乃是经济学上提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如果不遵守规则,结果只能是大家遭殃。可见,人们对于任何一种规则,人们需要做的首先是遵守,其次再谈论起正当性和合理性。犹如对于香港地铁中的任何一项规则,只能去遵守,而不是违背和骂战的上演,背后映射的乃是对于国人素质的拷问。
对于国人素质的追问,美国著名学者孙隆基在其《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描写到,中国文化尚处于弗洛伊德说的肛门期,在这样的一个时期由于没有处理好,就形成了毫无公德的结果。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随地扔垃圾等行为。而毫无公德的行为的背面却是相当重视私德的行为。即对于自己家的规则必须遵守。于是,由于肛门期没有进行良好的训练导致了这样的结果,而小孩子吃东西的母亲只能说是最明显的肛门期凸显的表现。
一个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文明社会的进步需要的是有素质的公民,这也是公民社会的根本要求。“禁止地铁中吃东西”的原委是为了塑造良好的地铁环境卫生,为的是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如香港地铁的规定乃是一种正式制度安排,因为有详细的罚则。而正式制度的遵守需要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即人们的习惯。正在不断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形成遵守正是制度的好风气。而这样的一种约束或者说制度安排根本上无关乎歧视内地人,因为这是对于全部人们的要求,不是具有针对性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