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日报】老罗的铁锤砸出了什么?
(2011-11-21 16:54:02)
标签:
杂谈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大锤、满地的玻璃、成群的记者和摄像机。昨天(20日)早上,北京西门子总部上演了颇具戏剧性的一幕。网络名人罗永浩挥起大锤,砸烂了音乐人左小祖咒、作家冯唐及罗永浩自己的三台冰箱,借此督促西门子公司尽快承认冰箱门的质量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11月21日 中广网)
从微博上的“口水仗”到现实版本的老罗砸冰箱,在中国消费者维权的道路上可谓花样翻新,版本无限。而老罗的“义举”不是为了别的,仅仅是让西门子正视问题承认错误提出解决方案。在市场上,尤其是买方市场形成时,原本应该是消费者操纵的话语权却笔锋一转,成了生产商的“专利”,而这样的“专利”却为跨国公司所有。而老罗的铁锤砸出来的不是别的,那就是作为跨国公司的傲慢和低效。
当然,也有评论者认为老罗的做法有“作秀”的嫌疑,甚至认为不应该采取如此不“理性”的行为,应该如西门子公司回应的那样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去维权。从法治的角度上说,老罗的砸冰箱不无遗憾之处,但让人想到更多的却是狗急跳墙,即在正常的维权之路达不到预期效果之后采取的非正常手段。无论是正常手段还是非正常手段,要达到的目的却是一致的,仅仅是维权。
而这一砸其背后还有让我们深思的东西。比如为什么跨国公司如此神气,为什么可以“看菜下饭”,为什么跨国公司要享受“优惠待遇”。种种疑问的背后,是对经济发展的依赖性仍旧没有摆脱掉数字的神话。前段时间出现的报告《苹果的另一面》,对苹果公司的有毒工厂进行声讨,但声讨者的群体中,相关政府部门却集体“失语”。老罗的这一砸,恰到好处地道出了这样的道理:常路顺畅,谁愿意走弯路?
而西门子公司的反应也够迟缓,从微博上的爆料,至今已经近两个月的时间。对于企业来说,危机公关很重要,而在近两个月的时间竟然出了“电话沟通”外几乎没有其它动作,不得不让人觉得,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到底是谁在背后撑腰。底气十足的西门子电冰箱的质量门,正在颠覆着“德国制造”的神话,也让消费者对其这样的反应感到纳闷。
想来,老罗是因为其身份而引起的轰动效应,如果不是他,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只能坐以待毙。这是消费者维权遭遇的“困境”。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愿意和有时间去维权,去走法院的判决之路。假如连砸冰箱都不能引起西门子的重视,该失语的就不仅仅是消费者,我们应该群起而砸之,然后是集体抵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