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理“毒苹果”,政府岂能袖手旁观?

(2011-11-17 11:57:56)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事评论

清理“毒苹果”,政府岂能袖手旁观?

王传言

针对备受关注的苹果供应链污染问题,沉默已久的苹果公司终于15日与内地环保组织展开对话。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透露,苹果公司公布了部分由第三方提供的针对其供应链企业环境问题的调查结果,并承诺将进一步改善。不过,参与此次对话的环保组织相关负责人还是指出,该公司依然拒绝透露供应商名单,对于整改时间以及整改方案也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对话欠诚意”。( 1117日 《重庆晨报》)

苹果公司曾经与“血汗工厂”绝缘,因为其号称没有一家工厂。但越来越多的事件在表明,苹果正在向“毒苹果”靠近,直到环保组织的《苹果的另一面》公布之后。而在整个与“毒苹果”的较量中,笔者看到很失望的一幕,那就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袖手旁观,无论是环保部门、劳动保障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部门都处于“失语”状态,而在积极奔走的竟然都是受到伤害的员工以及环保组织,这样的境况人们不得不感到寒心,而从效果上看,这样的格局注定对“毒苹果”的清理是后续乏力的。

当政府部门“失语”的时候,苹果自然可以进行缺乏诚意的对话,可以拒绝公布代工企业的名单,可以拒绝整改的时间表。环境保护组织仅仅是NGO组织,它们处于政府和企业之间,是一种第三方的组织,但是最终的效力上其是缺乏的。那就难怪在公布了《苹果的另一面》之后,苹果依旧“有毒”,依旧在中国的土地上我行我素。

其实,早在215日,苹果公司就公布了2010年供应商责任进展报告,首次公开承认中国供应链员工因污染致残。报告说,在苹果公司供应商胜华科技苏州工厂,有137名工人因暴露于正己烷环境,健康遭受不利影响。无论是苏州,还是张家界还是其他地方的工业园区正在受到“毒苹果”的侵蚀,而中国的《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等都面临着执法无力的尴尬之处。而根源上就是政府部门的不够重视和袖手旁观,而其之所以如此的态度仍旧让世人悲愤。

奈何明明是“有毒”的苹果代工企业在中国能够落地生根,通过环保组织的检测呢?前段时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出炉,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代工企业的社会责任极度缺乏。而社会责任感缺乏和“有毒”之间就是天然的联系,而对此要负责的只有政府的职能部门。那就是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畸形的政绩观导致的“恶果”。可以说,一味追求GDP增长的政绩观是导致“毒苹果”存在并生长的根源,而政府在这个关头上“失语”也正说明其与“毒苹果”之间不可告人的内幕。

所以,在清理“毒苹果”的较量中,政府的有关部门是“失语”的,是“袖手旁观”的,因为其一旦行动起来就会将自己丑陋的“鸡的屁”屁股露出来。但是,只要这样的屁股不展示给大家,只要政府部门在“失语”,无论环保组织如何积极,如何受害员工如何投诉,都将是镜中花,水中月,到头来都是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