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日报】徘徊在贫困县与百强县之间
(2011-10-12 13:11:16)
标签:
杂谈 |
徘徊在贫困县与百强县之间
文/王传言
近日,一个名为“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的机构在各大媒体公布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部百强县(市)”“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等评比榜单,其中竟出现17个国家级贫困县,引发公众的关注和质疑。经记者调查,“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是北京一家注册资本仅10万元的公司。(10月11日《京华时报》)
“中郡所”公布的“百强县”奈何引起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呢?原因在于其荒诞性。贫困县登上“百强县”的宝座,依靠的不是别的,而是金钱铺路。这样的事件奈何频频上演呢?可以说乃是政绩畸形发展导致的直接结果。党政领导干部将政绩与“百强县”直接挂钩,认为上了榜单,便证明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自己升迁带了了重要的砝码。但关键是,从1991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开主持发布“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指数前100名评比”,即“百强县评比”到2007年已经中止。
从这一点看,某些领导谋求的“百强县”早就失去了官方的权威性。那么,领导热衷于此的动机何在呢?是不知情还是知情之后的故意为之呢?从现实的观点看,后者居于首要的地位。政绩冲动下的“百强县”出炉,来自一个没有在民政部注册的咨询所。一边是县级领导的溜须拍马,一边是咨询所中饱私囊的行径。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这是从贫困县到百强县的无奈,最终的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劳民伤财结果。
在另外一个方面,也有很多百强县争做贫困县的例子。一个县域经济发展,奈何屈伸做贫困县呢?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争取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在民间,有这样的一则笑话可以说明问题,两位老农在抱怨为什么自己县评不上贫困县,路人经过时说,评上贫困县,你有钱吗?当然这是民间质朴的语言,言外之意是参评贫困县也是需要金钱铺路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所谓的百强县和贫困县的评比无不是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行为,更直白的说就是金钱铺路的行为。
这是一种社会的怪现状,贫困县因为没有更多的资金,只能去寻找那些三流的咨询所,争做一个百强县。而真正的百强县却不再甘愿做什么百强县,而是委身做贫困县。在贫困县和百强县之间,它们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大。差距到底有多少呢?在这样的现状之下,我们已经看不到所谓的客观和公正,而消失的又是公众对各类奖项评比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