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
(2011-08-23 12:16:03)
标签:
杂谈 |
纳凉
文/王传言
给老妈电话,没人接。第二天再打回去,老妈说,昨晚出去纳凉了,没在家。纳凉,这个字眼那么熟悉且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儿时的记忆,说陌生是久居城市中少有纳凉的机会。
很小的时候,盛夏时节,人们在晚饭过后,会拿着板凳聚在风口上纳凉。晚风习习,白昼的热气已经散去,周围是虫鸣阵阵,人们谈论着家长里短。乡村是个熟人社会,晚上纳凉这样的方式就是最好的交流模式吧。
记得那时候,天还是很蓝,夜晚的星空,皎洁的月亮,想到的是月华如水。我往往在大人们的谈笑风生的过程中慢慢睡去,一觉醒来,大人们仍旧没有散去的意思。有的时候,乡村的人们,尤其是女人们话题总是多不胜数。从张家媳妇的不好到李家婆婆的不是,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能引起共鸣无限。当然,能在一起纳凉的人都是有共同话题的人。话不投机半句多,那些不合适的人或者插不上话的人自然就会渐渐远离开这个纳凉的圈子去寻找新的圈子。
纳凉,跟物质匮乏有直接关系。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娱乐措施也少。电视就几个频道,更没有网络。于是,人们茶余饭后消遣的方式就变成了这种自然的跟大地接近的方式。晚饭一过,熟悉的地方,熟悉的人就会慢慢聚在一起。当某人没来的话,也会成为一个小小的话题。不像今天,对没来的原因可以直接电话联系。
当周围阵阵虫鸣想起的时候,夜风微凉,在盛夏的乡村,夜晚也是凉爽的。纳凉的人们在一次一次的交谈中联络感情。在大家感觉都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才渐渐散去,散去的原因有的时候是没有话题,有的时候是对着岁月的感慨,而更多的时候,是恋恋不舍,为了明天的纳凉寻找话题。
纳凉,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符号。当然,与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当经济发达的时候,通讯传媒迅猛的时候,纳凉自然而然就被取消了。或者说是被人们遗忘掉了,更多的时候,人们选择在家中吹空调。人将自己关闭起来,在一个窒息的空间里。原子化,这是一个跟纳凉正好相反的字眼。随着人们原子化进程的加快,纳凉就少了。
在今天的城市里,很少有人有时间出来纳凉。一方面是工作的人们劳顿一天已经是强弩之末,另一方面是人们已经没有了年少时候的那份心境。在城市里,你举头望明月,浩瀚苍穹中,繁星点点。但你总是找寻不到当初的那份影子,那种心境了。看着看着,呼啸而过的汽车声代替了当初的虫鸣声。
你说,城市与乡村分野时,哪一个更值得你留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