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州
(2011-07-29 14:13:19)
标签:
苏州拙政园寒山寺苏州大学杂谈 |
我眼中的苏州
文/王传言
翻阅报纸的时候看见本月的同题散文是《外地人眼中的苏州》,是这个题目让我想起来很多往事。四年过去了,伴随这自己的变化以及苏州自身的变化,我,作为一个外地人,眼中的苏州是什么样子的呢。既然是眼中的就是眼睛所能看到的,而不是理想中的苏州。那么,按照自己的眼中即景来简单诉说,我眼中的苏州吧,还是那句话,我仅仅代表我自己,我说的话都是我自己的话,我没有抄袭,没有模仿。
当第一次踏上苏州这片土地的时候,感觉到的是空气之中夹杂的潮湿气息,那还是五月的天气,春风又绿江南岸,在暖风拂柳中,我从火车站出来,按照师兄的指示乘坐当时的游5路公交车到达相门。起先,自然不明白为什么叫做相门,现在也不甚了了。只是觉得苏州的门是不是太多了,齐门、平门、胥门、阊门、盘门、娄门等等。其次,苏州的桥太多了,任何一个不起眼的桥都会来上一个典雅的名字。有一段时间,我想,能不能将苏州的桥都列举出来,看看到底有多少座,可惜,理想归于破灭。
苏州大学,就是我在苏州呆过三年研究生的高校了。本部的气氛自不待说,绿树成荫,夏天在树下,依旧不觉得热。古旧的百年钟楼已然屹立在学校中央,东吴大学的牌坊也是历经百年风霜,不过眼中看见的是1947年的,不知道以前的到了什么地方。我没有在本部上过课,我在所有上课都是在独墅湖新校区,所以,我的记忆多留在独墅湖畔,一直到今天,还是没有离开这个地方。独墅湖畔,独墅湖图书馆,白鹭园,那些都是我经常去的地方,自然环境的钟灵毓秀,人文气息是有些缺乏,但依旧不能掩盖住那些要飘散出来的气质。
小桥。流水。人家。已经少了,更少了。那是我去甪直的时候领略到的,现在知道,除了这样的水乡古镇。在苏州古城区,也有平江路和山塘街两个地方堪称经典去处。古典历史街区,保留了很多古建筑,现在平江路上开设最多的是茶吧、咖啡吧、书吧,让走累的人有一个歇脚之地。有很多经典的书店都有,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琴川书店等都是我要光顾的地方,我喜欢去旧书店混迹。说不清楚具体的原因。
三年的学校时光,我没有一直呆在校园,有时候闲逛,有时候兼职,有时候旅游。就是在这三年的时光里,我觉得有一个融入与逃避的问题,对于一个新的城市。那就是,能够在这个城市基本上自食其力就算作融入,否则,只能选择逃避。而一个城市有基础设施建设,更多的是人,一个接着一个的人,正是跟人的接触才能了解这个城市的真精神。苏州的城市精神是“崇文 融合 创新 致远”,我觉得前两个字挺好,后面的全部落入俗套,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这样说自己的城市精神,好像今天我们见到的城市建设。
认识到融入之后,我开始了积极的养活自己和参与这个城市活动中来,兼职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无非就是代课、家教等等。最后,我开始阅读其苏州的报纸,《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不过,三年之中我好像只有一次在《姑苏晚报》上发表了一篇博文,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我一时间很失望。尽管,还经营着自己的博客,并且自从建立起来,一直没有荒废。今天,我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2009年至今在三大报纸上发表的已经十几篇东西了,看来,真的是,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印刷体的时候,那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苏州的节奏有点慢,适合生活。去过上海北京等城市的人都说,苏州的节奏慢了,人们悠哉游哉地,有点不像现代大都市。当然不是大都市,工业园区很现代,而古城区的建设和布局还是很老套。老套并不是不好,因循着这样古老的建筑,老房子,临水而居,不错的选择,享受生活,就是这样的吧。此外,苏州的卫生真的无可挑剔,还有苏州的公厕特别讲究,干净,不要看别的,这才是真正的城市文明该抓的细节,苏州公共服务做到了这一点。
苏州的景点很多,外人也会知道。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网师园,小家碧玉形状,真正集合了苏州的古典特色。除此,还有雨中的天平山。别的例如拙政园、虎丘,人太多了,就觉得没有意思了。我还是喜欢选择人少的地方去。不过,苏州的城乡结合部依旧存在着脏乱差的局面,外来人口都聚集在那里,污水横流,我想,他们也是怀着淘金的梦想来到苏州的吧,谁也不知道会选择这样的一条道路啊,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开启自己的人生旅途。
四年了,我眼中的苏州只是管窥豹斑。因为我只是诉说了我看见的和感受的苏州,苏州还有很多地方我没有自身的经历,光明的与黑暗的,地上的与地下的,任何一个光鲜的东西都不会遮盖住自己忧伤的另外一面吧。苏州,也是如此吧。四年了,让我感念的很多很多,很多人离开了,不在苏州了,也有很多人留下了,吾心安处是故乡,别人总是这样说,秋天来了,秋天落叶黄,在这样的秋季时节总会引发异乡人难免的愁绪,那可能就是我所谓的华丽转身了吧!
(写于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