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之旅
(2011-07-29 09:17:06)
标签:
武汉南京上海杂谈 |
异乡之旅
文/王传言
在寒冷的武汉街头,我想,人真是一个奇怪的动物。昨天,还在苏州呢,今天,就到了武汉。面对着着几乎是陌生的一切,假如两年之前,或者还可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见到自己大学时代的同学呢。可惜,今天,无人回应。自然,对武汉也没有什么印象。除了在唐诗之中,黄鹤楼,红金龙。等等。不过,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武汉确实是一个比较不卫生的城市,一次性纸盒子使用的太普遍了。人,太多了。交通,太拥挤了。出租车,起步价太便宜了。
从很小的时候起,在高中之前。我一直没有去过潍坊之外的其他地方。大学时代开始,我慢慢开始了异乡之旅。曲阜,日照,济南,北京,苏州,上海,连云港,香港,海南,南通,南京,武汉。大概就是这么几个地方吧,我应该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对于这些地方,都算得上异乡。自己的故乡只是一个乡村,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城。从那个小小的地方,我慢慢走来,慢慢体验着所谓城市化,所谓现代化的优惠政策,以及这个世界上这些城市之间的悲欢离合。
初来乍到一个新的地方,假如时间允许的话,我会静下心来细细观看周围的一切。比较,比较自己以前的城市。主要是去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书店,公共厕所是不是很发达。还有,更重要的是一个定位问题。也就是,你会将自己居住的地方作为一个风向标,然后,走出去,然后走回来。基本上是按照你所在的宾馆去画一个圆。你的宾馆就是一个圆心了。半径要看自己的时间安排等等因素的。这样,你就会记住几个地方,几条马路。以备下次的来访。
但,你仅仅是匆匆过客。并不可能长久居住在一个新的地方。这些地方,对你来说毕竟是逆旅。我不是一个方向感很强的人,但是,那次去香港的时候,我依旧能够凭借这地图将道路来去搞的很清楚,因为,香港毕竟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走来走去就可以了。不像武汉这样的地盘。这是需要练就的一种本领吧。
现在,我又有了新的习惯,那就是到一个新的地方,要购买上这个地方的报纸。比如南通的《江海晚报》,比如连云港的《苍梧晚报》,比如南京的《金陵晚报》,比如武汉的《楚天都市报》。我觉得一个地方的报纸,尤其是晚报反应了一个城市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我比较喜欢苏州的《姑苏晚报》就是这个原因。我希望将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下去,走到哪买到哪,比较他们之间的不同点,找出相同的地方,增加自己的比较眼光。
相对,很多时候你会在不同的城市看见一些自己想不通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就会想到相对二字。毕竟,很多事情你见的多了也就理解了。也就理解人类是在多元文化中存在的了,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气氛。那次,去南京的时候,出租车司机总是满口生殖器,让我感到很意外。我想,这毕竟是省会城市啊,怎么会这样呢?再一次的时候,司机就变了。毕竟,每一个司机都是不同的个体啊。不能说,南京的出租车司机怎么样,怎么样的话。你只能说,具体到那一个司机怎样怎样。
但异乡毕竟是冰冷的,你感觉不到家的温暖,你居住的是宾馆,这个宾馆仅仅是暂时的居所。你很快就会离开这里去新的地方,或者回去。新**人,这样的词汇会很多很多,表明你已经融入到一个新的城市中去了。这个时候,你才或者有那么几丝家的感觉存在,望着窗外的霓虹在闪烁,你会喟然长叹,你也会低头思故乡。故乡在那遥远的地方,编制他们的其实是那些亲人们,父母,乡人,亲戚,朋友,向着那个遥远的地方,在这样不断地异乡之旅的时候默默沉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