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志

标签:
临朐县五井镇石峪村杂谈 |
关于村志
文/王传言
冬日,我躺在老家山顶晒太阳。暖阳簌簌,忽而有人话语声。我起身,原来是村中之人王传岱。此人现居镇上,五井镇也。以理发起家,号称一级理发师。他上山,见到我,说起上山之目的乃重新修订村志。其手持照相机,拍摄老松树也。据传,山顶之老松树,乃本村之先人王虎、王豹、王龙的杰作也。
村子叫做石峪村,来源于五井镇,再就是临朐县。这里三面环山,少水。目前,村中人多姓王,其次是韩,再次是孙和高。孙和高只有几户人家。据说可能是当年倒插门的结果。可见,姓氏很简单,基本上王韩两家也。但是关系貌似很复杂。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的问题见到的很多很多。此次村志的修订,我觉得大部分是失败的。因为村中人今天很多已经在外,如村中博士已经数人,硕士及本科更是数不胜数,在外有出息的人有一个据说叫做王宗江的在大连。
其余,村中有名气的人物少。村子有著名的老槐树和井庙子。那里,有着历史的印记。碑刻残留,依然可以看见清朝咸丰年间的字样。可见,那个时候,村中人丁已经兴盛。但是,后来,水源的关系。村子的格局从西边开始往东边繁衍。现在,北山上的屋框子残留着当年的痕迹。其实,按照阴阳风水学的观点。北山是最适宜人居住的。冬暖夏凉。但偏偏现在没有了人,都去了交通比较发达但是地缘上比较粗糙的东山上。
村子的北面是天井村,西面翻越一座山就是青州市的地界。再往西面走就是仰天山。这里只有听说过当年拍摄《南征北战》的时候有过入戏镜头。再有,村中的最古老的槐树,旁边就是中德合作山东粮援工程的援建饮水项目。这是唯一一点与洋有些关系的建筑。
村志,需要从源头上找清楚来龙去脉。按照水源属地的原则进行村落的设计,泉眼就是最原始的证据。从西峪里出来,南山上有泉眼,那片地便称之为泉子。泉子周围乃是村中最开始的聚居地。但如今,那里已经荒芜。我的老家就在那里。如今,荒无人烟。群山的名字叫做虎山。乃村中最雄伟的山脉。其次就是后遛。虎山雄踞中间,俨然村中之龙脉。刚进村口的南面便是大山,那里已经被村人王宗云开采了一半。工业化开始进驻村中。大山的那边就是茹家庄。
村中的经济来源无非就是广义的农业,农林牧副渔中就是没有渔。还是因为缺水多山多石。现在,养殖业也少了。多的是种植业。但是农业粮食几乎不赚钱。于是,村人便会出去干建筑什么的赚钱。如今,适龄的孩子都跑到临朐或者潍坊去了。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但是,在女孩子中可能在城市中混迹在底层做着有关性的生意。叫我说什么好呢?这也算的上是经济来源之一。当然,这些不能在村志中涉及。
村志,应当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方方面面的内容。但至今,我还不知道这些编纂的人的信息。我们的村子,平凡而朴素的一切将在这些人的笔下变成一种何等的模样呢?或者我将拭目以待,但据王传岱说,每个人一本的,还要收钱什么的。忽然觉得有些变味。收钱的村志还有什么意思呢?你说呢?
我只是希望很多人会知道罢了,在遥远的山东省临朐县五井镇有这样的一个村子。从这个村子里走出去很多很多人,这里就是故乡,这里就是游子们心中的那片神奇的土地,如此而已。不过,村名,石峪村,到底从何而来仍需要考证一番,决不能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