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之城

(2011-07-20 14:24:00)
标签:

曲阜

曲阜师范大学

孔子

杂谈

孔子之城

/王传言

曲阜,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解释:阜者,陆也;曲,弯弯曲曲。曲阜即解释为字面上的“弯弯曲曲的陆地”。这是一座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文“化”了的城市有的朝气蓬勃,有的却老态龙钟。曲阜,无疑便是一个老态龙钟的古老城市,尽管,它被贴上诸多现代的标签。而这座城市与一个人是不可分割的,此人就是孔丘。可以毫无掩饰地说,假如没有孔丘便没有曲阜的今日。一个人与一座城市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不足为怪,但是联系太密切之后,往往会因人废城或者因城念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曲阜是一座“孔子之城”一点也不为过。

从今人的眼光看曲阜,她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周边的城市,无论兖州还是邹城。但这种指标是经济上的,缺少的是人文气息。曲阜古城的城墙多是修复的,在夜晚的景色比白天绚烂多姿。夜,多是掩盖丑恶的薄膜。而曲阜的发源地应该位于古城之内,那里是最有名气的旅游胜地“三孔”中的孔府和孔庙。无数的人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为的是体会孔子理论的真谛。无论是发思古之幽情,还是体味当年圣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这里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孔府是孔子及家人的住所,孔庙则是专司祭祀之所。“三孔”之外的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代的墓地。就是这三处地方便足以让曲阜这座小城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圣城”不足为过。

古城内按照古训,所有的建筑必须以大成殿为最高,其余建筑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只能比其矮。这条古训一直延续至今,所以,在古城内,大成殿就是最高的建筑。官员入孔庙大门须得下马,前有“官员人等在此下马”的汉白玉石碑。这也是一条延续至今的古训,借此表达人们对于“大成至圣先师”的无限虔诚。孔子据说出生在尼山的山洞里,如今在尼山有夫子洞作为旅游景点。按照《史记》的记载,孔子乃是“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的。可能,古代之“野合”与今日之“野合”在概念上已经相去甚远。但孔子出生在山洞中的事实似乎不容置疑。这个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的人注定要影响一座城乃至一个国。

在曲阜,到处都会发现孔子的痕迹。可以说,曲阜是一座吃着孔子饭长大的城市。“三孔”的旅游胜迹不说,孔子六艺城,孔子文化城,杏坛剧院,杏坛学院。这些都与孔子及其学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这是孔子荫蔽着他的子孙后代们。今天,在孔子的墓地孔林里仍旧有前来祭祀的人,燃烧的纸钱增添了几丝鬼魅。占地近千亩的孔林里古柏参天,墓碑林立。里面只有一种鸟,就是乌鸦。其它的鸟类皆不在内筑巢和邻近。这不知是何故,但听上去就十分阴森可怕。走在孔林里,遮天蔽日的柏树们竞相生长。倘若是一个人,即使是白天,不是胆子足够大,也是不敢去转悠的。

大沂河从曲阜的边上经过,当年孔子及其弟子便在里面沐浴。大沂河之于曲阜犹如恒河之于印度。大沂河之水发源于淄博市的沂源县,沂河经过的地方很多,跨越山东江苏两省。临沂,沂水,新沂这些地名无不是与沂河有关。遥想孔子当年,感叹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应该是站在大沂河的岸上说的。鲁壁内据说还藏着当年为了躲避劫难而珍藏的书籍,这些无不是与孔子有关的事情。但是,作为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曲阜的繁华似乎与孔子无关,他仅仅是一个“累累若丧家之犬”的人。他发明的“三年之丧”在他死后也只有一个弟子严格遵守,那就是颜回。

曲阜的道路命名也颇具古意特色。大同路,有朋路,逵泉路。静轩路横贯东西是一条主干道。从道路的命名上看,曲阜是文化气息不难窥见一斑。那些没有文化的城市命名多是以城市名为主,单调之极。曲阜的商业中心汇集在五马祠街。它之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和苏州的观前街。但五马祠的名气显然没有那三个地方煊赫。这里孕育着古城的新生,那些似曾相识的分店和人流如织的小吃店前的浮华景象貌似在诉说着千年古城变迁的今昔。她不得不走上商业化的时代节奏中去。

在曲阜自然也有著名的高校,那就是曲阜师范大学。这座坐落在静轩西路上的学校肇始于1955年。除此之外,还有济宁学院、曲阜师范学校、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曲阜远东职业学院等几所高校。小小的县城居然容得下如许多的高校,尽管不是名校,但无疑也增加了几分文化气息。新建成的京沪高铁也设置了曲阜东停靠站。这些无疑是对曲阜的今天发展颇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为了发展旅游业,曲阜游客服务中心应运而生,几乎成为曲阜新的标志性建筑坐落在古城之南。在西关大街上,十年之前的物价与十年之后竟然相差无几,这不得不令人感慨无限。

古城墙的城门外,很多当地人周末没事就摇身一变成为导游。看见外地牌号的车辆就上去搭讪,问需要不需要导游餐饮和住宿。在任何一个旅游城市,此类情形似曾相识。但在曲阜表现尤其如此,或者是经济太不发达的原因导致的。在三亚丽江等城市皆有如此者但非过火。我经常有这样的想象,假如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天之灵看见这样的一幕会有什么感想呢,“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还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是曲阜的水土养育了孔子,而孔子生前编纂的《春秋》《诗经》《尚书》却成为后世行为的准则。孔子生前推广的恢复周礼的“仁政”却不被各国接受,他死亡之后,不会想到如今孔子学院已经作为一种文化殖民的手段全球推广,新儒学的研究也正风生水起。当年孔子就是从曲阜出发周游列国的,谁能料想到其后世却能因此蜚声海内外呢!一个地方和一个人的关系在曲阜与孔子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密切。人们想到曲阜就想到孔子,想到孔子就想到曲阜。这是一座城和一个人的大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晚 蝉
后一篇:丽江之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