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息不对称看柳湘莲与尤三姐的悲剧命运
(2011-07-06 16:51:35)
标签:
柳湘莲尤三姐杂谈 |
从信息不对称看柳湘莲与尤三姐的悲剧命运
文/王传言
看电视剧《红楼梦》,被其中柳湘莲和尤三姐的悲剧命运打动。其实,这样的悲剧命运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乃是事出有因的,那就是与信息不对称有关系的必然结局。尽管,曹雪芹的《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一直备受人们的重视,但是,也有文化评论的人将这样一部巅峰之作称之为“阳痿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原因就是没有十分突出的男人形象导致的,而柳湘莲在《红楼梦》中应该算得上是少数几个具备男人形象的人物。
柳湘莲与尤三姐的命运本可以避免如此草率。尤三姐看上柳湘莲乃属于一见钟情的类型,但是柳湘莲却似乎显示出一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态势。一直到其将自己的鸳鸯宝剑作为定情信物交给贾琏。在此之前,柳湘莲没有跟尤三姐正面接触过。其实,这也是古代婚姻中固有的一种模式,两个要结婚的人往往是最后见面的,这样就导致了很多悲剧的婚姻出现。正是因为没有正面的接触,谁也不知道谁的品行和习惯,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婚姻大事的安排仅仅是别人手中的戏码。这就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表现在柳湘莲和尤三姐身上尤其明显。
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学中是最常见的,这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意即作为市场上买卖双方之间的信息占有量是不同的。这样的条件会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出现,那就是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而柳湘莲之所以没有做出选择尤三姐的决定,乃在于其误认为尤三姐是不干净的,当其和贾宝玉在门外聊天的时候的话最能表明这样的一起,那就是“你们东府可能除了这两只石狮子,怕是没有什么干净的了。”言外之意相当明确,影射既然尤三姐是那般标识的人物,为什么会没有人要呢?于是在其心中形成了其必然是不干净的结果。所谓不干净无非就是有所有的性关系罢了,这可谓是古代男人们对于女人的一种惯性思维的结果。男人可以不干净,女人不可以不干净。
当这样的结果在柳湘莲的心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时候,他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索要鸳鸯剑。作为定情信物,索要本身就是一种违反婚俗的常识。但是,柳湘莲这样做了。此刻,尤三姐在旁边已经下定了死的决心。正是由于尤三姐的信息,其个人信息在柳湘莲这里得不到完全或者相对完全的表达。柳湘莲这样的决定就是一种道德风险的表现,他根本就不相信尤三姐能有那样的刚烈,其仅仅是认为尤三姐是不干净的。假如尤三姐的刚烈传递到柳湘莲耳朵里是在之前而不是之后的话,信息不对称就瞬间消失,命运将会改写。
当尤三姐死了的时候已经没有办法假设,当柳湘莲看破红尘跟随道士的时候也已经回天无力。我们细细想来,要是柳湘莲知道尤三姐的话,根本就不会做出这样结论更不会索要会鸳鸯剑来。假如尤三姐知道柳湘莲的意愿的话,其也没有必要为这样的人去死。由此观之,他俩之间的悲剧命运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上能够得到完美的解释。
其实,在现实世界中,尤其是在婚恋的市场上,信息不对称也是广泛存在的。你要谈恋爱的对象根本就是一个陌生人,只是在谈的过程中逐渐消除一个信息不对称的过程。所以说,谈恋爱的过程是婚姻的前提,其有着一个经济学上的固有意义,那就是旨在消除信息不对称。可以想象,一个没有谈恋爱就直接结婚的两个人之间由于彼此信息占有量的不同必然会出现问题。谈恋爱属于一种彼此的磨合阶段,假如不合适赶紧分离。假如很合适赶紧结婚。如此的过程,信息由于趋向于对称,彼此的性情得到了了解才能避免那样的悲剧命运的出现。
柳湘莲和尤三姐之间的悲剧命运无不让人扼腕叹息,而其中的玄机仅仅因为信息作怪。没有人跟柳湘莲传递尤三姐的信息,也没有人跟尤三姐传递柳湘莲的信息。两个蒙在鼓里的人一个选择了放弃,一个选择了殉情。何等悲壮,何等可惜!但在经济学的意义上,信息不对称乃是一种常态,信息永远不会完全对称,否则,我们将没有个人领域和隐私。所以,信息的对称也仅仅是一种相对的对称,而相对应的人就是有限理性的人。而柳湘莲和尤三姐却不是相对理性的人,而是不理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