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互动还是干扰》读后感

(2023-06-05 13:59:52)
分类: 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互动还是干扰》这本书,其中书中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要了解儿童?——为了在儿童已有的水平和能够达到的水平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教师越了解儿童,提供的支持就越符合儿童的需要,儿童之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会越有效。这段话清晰地阐明了师幼之间的关系以及老师了解儿童的目的与意义。教师在对儿童了解的基础上,能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发起或回应互动。

如何实现适宜有效的互动,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方式、说正确的话?书中分享了与儿童同频维持有效的互动两种途径,使我对以往师幼互动的日常进行再思考,结合我的日常工作,我想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通过观察、记录与倾听,找到与幼儿同频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以他们直观的动作、表情、眼神、参与度等来表现他们对某一事物的感兴趣程度,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学会观察,并将幼儿感兴趣的点及时记录下来,了解幼儿内心的需求,教师适时地提供指导和帮助。如:最近班级里有小朋友带来了蚕,对于这个新朋友,孩子们会在下课时凑到罐子边上观察它们吃东西时的样子,会在饭后午休时提到蚕的变化,还有的小朋友会在周末过后的周一,及时与我分享和交流他的发现蚕宝宝又变大变长了、“蚕宝宝变粗了”,看到孩子们对蚕的问题如此热衷,于是我开展了科学活动《认识蚕宝宝》、美术活动《制作蚕》《会动的蚕》、社会《蚕丝的作用》等,孩子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我想正是基于对孩子的观察,才能及时发现孩子想探索的事物,才衍生出这一系列活动。

二、采用积极回应的形式,促进幼儿有效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回答,我们应该改变一味地重复幼儿的回答,而应采取多样化的回应形式,比如重复、概括、提炼,也可以用评论、教师的思考等形式促进儿童的学习,比如:在开展美术活动《柳树姑娘》中,有幼儿将柳条朝天空画,孩子们立马提出了疑问:“哈哈,他画的柳条飞到天上去了”。听到这样的疑惑,我立马反问:“是呀,柳条怎么会朝天上呢”。孩子们想了一想,立马有孩子提出:“因为有风”。课堂上,对于幼儿的疑惑,我以教师的思考来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得画面内容合情合理。

“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湖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是实现幼儿与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善于观察发现,积极回应和倾听,做一个对幼儿的学习有支持、有回应、有引导的“有效”教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观后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