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小米看管理:不惜代价做好产品

(2016-04-14 15:26:09)
标签:

李江涛

商业模式

小米

战略管理

分类: 战略

  雷军认为要做好产品,首先要找对人。你能不能找到中国,乃至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来做事很关键。

  小米的经验是从跨国公司挖人。高端的人才可以帮企业引进先进的思想、技术和人才队伍。小米的前200个员工,除了雷军金山的老同事之外,大部分都来自微软、谷歌、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初期小米的规模不大,人也不多,但人才密度和强度非常高。

从小米看管理:不惜代价做好产品

  小米的8位合伙人,平均年龄45岁,平均超过20年的工作经验,5个海归在国外生活工作的时间都超过了15年,3位是中关村的本地创业者。雷军认为这种土洋结合、跨行业创业的组合组成了一个最好的团队。

  小米利用这个优秀的团队,专注于研发。小米强调单点极致,主张把力量用在一点上去穿透。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在研发上的投入就一定要是要不惜代价的。

  其次,要做好产品,就要选择顶尖的合作伙伴。

  雷军认为,要想走出一条新路就得不惜成本。小米初期选择供应商,只选贵的不选对的,全是世界最顶级的。当时雷军的思路是从全球第一名找到全球第十名,结果找下来没有一家搭理他。为什么?因为优秀的工厂资源都是有限的,你一个小公司,要量没量,要知名度没知名度,人家为什么帮你做?于是,雷军又亲自出马谈第二批,最终好不容易说服了一家加工厂。后来小米越来越强大,但也只有两家加工厂。

  小米就是这样,选择与顶尖品牌的供应商、旗舰店合作,同时找最优秀的人才去完成。

  产品完成之后需要营销,小米采用口碑营销。传统的口碑营销力量有限,一般情况下一个人最多只能传给30个人。而在互联网模式下,一个人在朋友圈发一条微信,可能就会有300~3000人看到。当然,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个产品做得好,正面口碑传播得快,做得不好,负面口碑则传播得更快。在这种压力下,小米不惜代价做好研发,做好服务。

  有了口碑效应以后,用户想买东西都会直接找上门来,这样企业就不需要别的渠道,仅靠电商直销就可以了。

摘自李江涛教授新书《小米,是否明日黄花》

从小米看管理:不惜代价做好产品

揭示小米爆发式增长背后的秘密

反思借鉴小米模式的成功与考验

全面解析小米的“互联网+”战略

内容简介:

公司估值5年翻了300多倍,“小米帝国”是怎样炼成的?

成为巨无霸的小米将何去何从?

小米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本书通过分析小米近几年快速崛起的成功基因,从老板、管理、战略、研发、营销、商业模式等高度全面梳理了小米的可以复制的模式,给传统企业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与此同时,本书更从小米的危机中给读者指出某些不重蹈危机的法门,凸显作者独立的反思精神和专家特色。

从小米看管理:不惜代价做好产品

↑↑↑长按图二维码识别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