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阿里巴巴出席年会并做主题发言。到杭州为了体会杭州的互联网水平。我没叫主办方接,几个朋友的热情也被我拒绝了。
飞机一落地,我打开手机,通过滴滴约车。我们家儿子比较时尚,喜欢用优步。而还是喜欢国产。
刚一发出邀约出租车信息,就有人立刻抢单。我还挺高兴的,这么有效率。但是,奇怪的是迟迟不来电话。我没想那么多。顺手就打过去了。接电话的自称姓赵,与显示的一直。告诉我出来直接到十号口,有出租车的地方,报车号。就会来接。我一看联系上了,就与助理一起从航站楼往外走。还算顺利。走着手机来了几个电话,我叫助理回,说是司机的电话,
我心里说不是已经联系上了吗。怎么用不同的电话回。没怎么在意。杭州好久没来了,于是就欣赏欣赏杭州的风景。看看杭州的机场发现杭州的机场还算干净,只是整体建设档次不高,感觉与浙江的经济不匹配。而且感觉比较小。好久没修了,倒是厕所的挂画能够看出杭州的品味,墙上基本是欧洲风范。处处彰显浙江人的追求。
走出杭州航站楼,先出来十六号门,转到了十号门。嘿,出租车还不少,车多人少,出租车排了一大溜,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在排队等车。我的助理大声喊,我们叫的滴滴打车,怎么打?工作人员回过头来,问多少号,助理说,85*3。他听到,慢慢腾腾的拿起电话,在说什么话,好像是通知什么人,我问到,在那等。他说,前面。我和助理侧过身一侧一拐的到了入口。等呗。看看身边的人一个个的上出租车,心理说,滴滴的价值不大呀、这么多车随便做。而滴滴却迟迟不来。我跟助理一急赶忙上了一辆出租,商量着取消那辆出租车。助理边上车,边回复那辆出租车,我猛一回头,看到了远远来了一辆出租车,隐约感觉是我叫的,一对车号,是。我就跟助理说,走,还是上原来那一辆车。赶忙赶过去,上了车。出发了。助理说,怎么这么慢。司机说平时两分钟就过来。这时候我问了一句,怎么这么多电话。司机随口说了一句,两部不多,有的十几部。这引起了我的觉察和思考。我打开我的手机一查,咦,当初抢单的司机车号39*3,怎么换成了85*3。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的含含糊糊。我突然明白了,他们这是一伙的,他们同时用十几台手机抢单,而后进行内部小团队分包,这样就等于把持了机场的客户的滴滴业务。如果说好听点的,这是创新,不好听的就是钻了政策空子。因为不能够用微信导航,支付出租车。
由此,我想到了:
一、制定什么样的政策,必然有什么样的对策,因此,监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多重要。同时也能看出,浙江人的创新意识有多强,团队意识有多强,真是抱团发展呀。
二、联想到前一阶段,有人提出在网上买不到火车票。通过网络贩子或者网络黄牛,随时拿票。这种情况也是新型的对策。这种情况还很多。
三、管理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这也是我坚定推动我的内部管理体系的信心和决心。因为我这一套东西就是能够解决这样一些问题。
四、杭州的雾霾也挺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