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影音长廊】《纽约客@上海》——美国人的“北京人在纽约”

(2012-08-18 10:28:11)
标签:

影评

纽约客上海

分类: 影音长廊

《纽约客@上海》是一部很新颖的影片。从片名上看,就给人一种清新时尚之感。将纽约和上海两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用时下流行的符号@串联起来,足以调动起观众观影的胃口。而影片内容也具有一定的“颠覆性”,它一改中国人崇洋的心理,将中国置于一个主导地位,展示了一幅当下外国人在华生活、工作的图景。 
看着这部《纽约客@上海》,让我不觉想起了十几年前曾风靡一时的《北京人在纽约》。伴随九十年代初期的“出国热”,姜文、王姬主演的这部电视应运而生。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中国逐渐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位置,因此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同早先中国人将纽约视为天堂一样,如今的“老外”将中国看成是充满着机遇和梦想的地方。他们来到中国,融入中国文化,并以他们为载体,将中华文化在全球传播。所以我们看到了近年来在海外出现的“汉语热”、“唐装热”。这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彰显,无形中传递出中国日渐强大的信号。 
当然,在影片中,观众也看到了一点“困惑”,这就是ABC(American Born Chinese)们的尴尬。作为出生、成长在美国的新一代移民,虽然他们有着中国人的长相,但由于长期生活在英美文化的环境中,汉语、中国文化对他们来说几乎为一张白纸。因此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极为“矛盾“的情节——生活在上海的“老外”操着“地道的”汉语,喜爱纯正的“中式”早餐,懂得在中国生存的“智慧”……一举一动代表着他们是中华文明的承担者。而作为“中国人”的山姆,却四处碰壁,仿佛比金发碧眼的“老外”更与周围的环境不相匹配。这其实是一种心灵上的隔阂,唯有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片土地,才能与这里的一切心心相印,成为这里的主人。更何况,这里本来就有“山姆”们的“根”。 
说到“根”,本片也有强烈的“寻根”色彩。山姆带着“情绪”来到中国,处处挑三拣四。但不要忘记,山姆的根在中国,这里才是他永远的家。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姆“接受”了中国,是这里的人,以及“中国式”的接人待物打动并感染了这个起初桀骜不驯的ABC。更为重要的,是山姆心中那份尚未洗去、但从未开化的民族之魂。因此,这样的态度转变其实是一种必然。在中国的大地上,在中华文化氛围的洗礼下,每一个漂泊在异乡的华夏子孙都会不自觉地萌生出一个寻根的梦想。在这一梦想的催生下,民族情结渗透进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努力做一个自豪的中国人。 
曾经有西方人语言,21世纪属于中国。进入新千年后,中国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向世界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一次次盛会、一个个盛世,一个古老的国度正在焕发青春!而这部“纽约客”,又从电影的角度,向世界发出了来自中国的邀请。如今的中国,不但有国际化的都市,还有浓浓的市井风情、悠久多样的文化,更有“中国式”的温暖、“中国式”的爱…… 
 
 
                                                                                      2012年8月1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