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7/mw690/82f1b0acg7b7e8f0fe696&690
车子经过了额济纳旗居延遗址红城和大同城。
这里,与其说是一座城,倒不如说是一座废墟,文明陨落遗留下来的废墟。苍茫荒芜的戈壁滩上,片片瓦砾散落,满目苍夷。残桓断壁,在斜阳浅照下,孤独地站立着,像坚强忠贞的卫士,守护着古老的皇城。
http://s6/mw690/82f1b0acgd2f1a129ea75&690
http://s11/mw690/82f1b0acgd2f1a9bbceea&690
同行的伙伴们,纷纷走出了车子,向着红城走了过去。红城,乃居延塞的一座城鄣。西南有一组烽燧呈直线延伸而去。红城近正方形,长23m,宽22m,面积约529平方米,只在西南角有一个小入口,上下均以土坯砌筑。该城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距今已2100余年。为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府所辖的军事要塞,废弃于汉末。蒙语称之为“乌兰德日布井”。位于达来呼布镇的西南28公里,至今保存“完好”。
http://s16/mw690/82f1b0acgd2f19bc6954f&690
http://s7/mw690/82f1b0acgd2f19e41d6a6&690
离红城不远处,是另一座西夏废墟--大同城。大同城遗址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约19公里外,由内外两道城墙组成,又名“马圈城”。此城建于唐朝中期,前身是北周宇文邕的大同城旧址,也是隋唐大同城镇和安北都护尉的驻军所在地。这座大同城的建立,正值唐代中期,外忧内患纷扰,唐代的国力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http://s8/mw690/82f1b0acg03d707504f17&690
http://s6/mw690/82f1b0acgd2f1a70d4745&690
我走进红城,用手轻轻的触摸着残桓断壁。经过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红城的墙体已然严重受损。它,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站在大漠遥望历史。时光仿佛在这里黏住了脚步。而我,站在这里,触摸着残桓断壁,同时也触碰着历史。
http://s5/mw690/82f1b0acgd2f1ac9ae654&690
http://s13/mw690/82f1b0acgd2f1adbbbaec&690
辉煌,已属于过去。所谓废墟,不过是历史和时间的选择。朝代的更替,政权的变换,皇城的转移,文明的衰落,无不在历史的潮流中洗淘,然后在时间的力量下,留下一道道印痕。废墟,是历史的见证;废墟,是时间的选择;废墟,是灵魂粘附的主体。废墟,是历史的一面镜,照见了文明的前世今生。
我置身于废墟中,心情竟是如此的复杂,如此的沉重:悲愤,痛恨,失落,无奈?似乎都有,也不全完是。废墟,它代表着过去,也反应着现在。它成了连接历史文明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一道桥梁。它,让人看到了曾经璀璨文明的衰败,也让人看到了它悲壮的固执和顽强,能不为之动容?
也可以说,废墟的存在,是一种遗憾美。修葺也好,重建也罢,其要点在于对废墟的最大化保存,还它以最真实的历史面貌,还它以存在的本义。且设想,古罗马角斗场重建,推土机开到了废墟上,然后把它全部铲平,重新建造一座崭新的角斗场,那么,这座崭新的角斗场还具有历史意义吗?它的价值最多不过跟模型不相上下。角斗场不见了,来了一座复制品。古罗马文明消失了,再也找不到历史的渊源。见证民族自豪和悲愤的证据不见了,历史的感悟又该从何而生?
因此,红城、大同城这些废墟被保存下来了。古文明一去不复返,但它留给留给后人的,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凭吊、感悟。圆明新园建造了,但圆明园废墟依旧真实的存在。遥想当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大火燃烧了三日三夜,圆明园变成了一堆废墟。大清王朝泯灭了,但这座废墟,却让民族警醒、觉悟。
没有历史的沉痛,也就没有警醒与觉悟;没有警醒与觉悟,也就难以成就伟大。《旧唐书·魏徵传》书上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废墟,就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让人看到了它深沉的痛,感受到它的沉默,从中深思反省,发奋图强。于是,旧的、不合时宜的思想被摈弃了,新的思想如雨后春笋般萌芽生长;旧的皇朝没落了,新的皇朝应运而生;文明战胜了野蛮,一个新的民族崛起了。
所以,废墟也是有灵魂的,它可以是带着民族色彩的灵魂,也可以是文明象征的灵魂。
我喜欢行走在有历史文明的废墟上,因为在那里有历史的沉淀,我可以触碰到最真实的历史,可以深思反省,可以凭吊。但,我又很惧怕行走在这样的废墟上,因为这就意味着,我将会触碰到历史最深沉的痛,而这样的痛,我是不忍心触摸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