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82f1b0acgd2a1478268ec&690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这首《凉州词》,让玉门关在中国家谕户晓。
慕名而至。
在敦煌走西线,第一站--玉门关遗址。
http://s12/mw690/82f1b0acgd2a14dfd68bb&690
车子,在苍凉的戈壁上疾驰而过,卷起万丈尘土。我和在青旅认识的几位驴友,踏上了西线之旅。路况很糟糕。我们随着车子一路颠簸。车外,尘土飞扬。远处上空飘动着灰色的沙雾,仿佛高峰的云雾在眼前移动。
车子驶过一关口,上面写着“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秦燧汉关今犹在。”门前整齐地罗列着汉时将士使用过的兵器。恍惚间,我似乎有一种超自然的能量,让我在历史的边缘游离。玉门关,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前方。
“土墩!就一土墩吗?”同行的驴友大喊。
http://s2/mw690/82f1b0acgd2a159651831&690
远远望去,茫茫戈壁上,唯见玉门关静静地伫立着,顾影自伶。走近端详,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听闻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过乘及邮驿之路。
http://s1/mw690/82f1b0acgd2a15d71aec0&690
有记载,玉门关遗址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33平方米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它与酒泉的玉门是两个地方)。
玉门关,因它的历史而闻名,因它的传说而活现。
http://s16/mw690/82f1b0acgd2a161ec769f&690
相传,丝绸之路畅通后,西域诸国的商队络绎不绝地经此入关。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也源源不断地经此运往内地。于阗国王为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派了官兵,专门押解运送玉石。官兵押运了几次后,就出现了怪事——驮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运官对此束手无策。一个拉骆驼老人告诉押运官:“骆驼入关生病,事出有因。咱们长年途经此地运玉石,从未祭礼关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运官问:“依你之见,如何才能消病除灾,确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说:“用上等玉石,在此城关门上镶嵌一圈,这样关楼就有了光彩,关神也就高兴了。”押运官按老人的建议办了,骆驼灾病果然消除,平安到达了长安。关城因为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在玉门关遗址前瞻仰汉朝历史,王之涣的《凉州词》不断的在我的耳畔响起。“一片孤城万仞山”,可见大漠的雄阔苍凉,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玉门关外,春风不度。离愁的人,想折一枝杨柳送别也不能。边地苦寒,戌边者久难还乡,尽管将士心中有无尽悲切的怨情,但与卫国戌边的重任相比,悲中有壮,又“何须怨”!
http://s16/mw690/82f1b0acgd2a16c59544f&690
站在玉门关遗址,怀古。古来征战厮杀的画面,活生生的浮现在脑海。统治者为了域民,为了抵御外敌,在边关设防。外敌为了扩张国土,不惜一切力量进攻侵略。于是,双方开战,将士伤痕累累,民不聊生。既砍伤了时代,也砍伤了历史。一个朝代的荣辱,如今就化成了一滩古迹,让后人在历史的感伤中,沧然而涕下。
故之,孟子提倡仁政。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但,历史上,很少君王能做到。于是,朝代的更替,文明的衰败在不断上演。可以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没有悲壮,就难以成就今天的伟大。戌边边塞的将士,是崇高伟大的,因为他们把心中的悲情和怨恨化作了保家卫国的动力,换来了国家的稳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因为有着上下五千年璀璨的文明,有着悲壮的屈辱史。人生是伟大的,因为它有着淡淡的哀伤和无可奈何的失落。
也正是有着这样的“悲”,民族才有了奋斗,有了奋斗,人类才会从野蛮走向文明,从失败走向成功。一步步,推动着历史前进,文明的进步。然后又在历史的轮回中,经历衰败、繁盛,再从新的衰败中,走向新的繁盛。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有哀伤、失落、诀别。然后,在漫长的岁月中,带着小小的期许、偶尔的兴奋和失落度过,最后,带着似是而非的懂得,华丽丽的转身离开。
悲痛和磨难,都该让我们成长。
今天我们来凭吊历史,又“何须怨”?
http://s10/mw690/82f1b0acgd2a1659c3919&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