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014-09-29 22:02:3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案

二上数学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

(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掌握竖式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开学了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抽生汇报,其余学生认真看图。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怎样求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桌说想法再抽生说  想:要求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就要把二(1)班学生的人数和本班带队老师的人数加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是35+2)

35+2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自主交流计算方法:

1、用小棒摆一摆(指名上台演示)

2、用计数器拨(可抽生上台演示: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来表示35,再把2个珠子拨在个位,合起来就是37。  追问:“2”为什么拨在个位上,拨在十位上可以吗?为什么?)

3、列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式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教师教给写竖式方法: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然后在35的下面写“2”(追问:想一想2应该写在什么位上和谁对齐?为什么?),再画“    ”(等号线),最后在等号线下面写出得数。

计算35+2时怎样算?(先算5+2=7 再算30+7=37)

指导计算: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把得数写在十位下面。

及时练:

43+6=    5+23=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竖式,指名展示,集体订正,同桌互查。

三、巩固练习

课本12页“做一做”

第1题、第2题:学生自由完成,指名展示订正。

四、课堂作业

竖式计算:

43+4=    3+25=    64+4=    5+32=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

 

第2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3例2

教学目标:

结合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难点:

列竖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竖式计算)

5+34=      42+7=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例2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出问题: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要求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35+32)

三、探索新知

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你能计算吗?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35+32”(指名汇报自己的算法:摆小棒、拨计数器、竖式计算或是口算)

重点演示摆小棒计算的过程。

教师指导列竖式计算:

1、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然后指名展示演算过程。

2、教师追问: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两个3都在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5和2在个位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

3、引导学生说一说35+32用竖式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引导描述:先算个位数上5加2得7,再算十位上3+3=6。

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四、巩固练习

课本13页“做一做”

练习二中1题

学生自由完成,再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中2题后面6道(用竖式计算)

六、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列竖式应该注意什么?

 

第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P14例3

教学目标:

1、利用情境图和动手摆小棒,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笔算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

2、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5=    9+6=    7+5=    3+3+1=

5+6=    7+8=    8+8=    4+2+1=

笔算下面各题

65+32=      52+3=

自由完成,指名板演展示,集体订正。

说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同学们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

二、合作探索

1、出示例3情境图。

收集信息,提出加法问题: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要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什么方法计算?

列式:35+37=

你怎样计算35+37=?用你的方法在小组里算一算。

2、指名回答,交流算法。

(1)请摆小棒的学生回答:5根和7根合起来超过10根怎么办?

(2)列竖式的学生回答:你在计算时有没有遇到困难?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办的?

结合摆小棒与列竖式讲解:35是3个十和5个一,37是3个十和7个一,我们把5个一和7个一合起来,发现满十了。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还有2个一。因此,在写竖式时,5+7等于12,满十了,在写得数12时,满的十,进到十位,就是满十进1(教师介绍进的1写在哪里),在个位写上个位的2,再把这进上来的1个十和原来的6个十合起来就是7个十。

板书:

5

  31 7

2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先算个位5+7=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3+3+1=7,十位写7。

及时练:

28+65=    23+47=

(3)小结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笔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三、巩固练习

课本14页“做一做”

练习二中第5题

(学生自由完成,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中第4题

五、课堂小结

笔算进位加法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第4课时

练习二

教学目标:

进一步熟练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地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巩固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列竖式计算,谁能说说,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数位对齐,个位算起。

这节课我们要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看谁掌握得最牢。

二、计算练习

1、课本15页第3题。

出示表格,小兰喜欢收集邮票,这是她收集邮票的种类和数量。

(1)风景邮票和人物邮票共有多少枚?

(2)动物邮票和建筑邮票共有多少枚?

收集信息,列式解答,交流算法。

(3)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列式解答。

2、课本15页第6题。

想一想:26+48=□4中的□里应该填几?为什么?

小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两个数加起来要再加上1。

3、课本16页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订正。

4、完成课本16页第7题、第9题。

三、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16页第10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课本16页第11题。

(2)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让学生小组合作,说出所有可能,再全班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巩固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在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第5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8例1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操作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表格)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金牌榜上都有哪些国家,它们各自得了多少枚金牌呢?

二、探究新知

看着这些数据,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教师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选择解决:“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要求“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列式:36-23=

怎样计算呢?

1、口算

方法:30-20=10    6-3=3    10+3=13

2、列竖式计算

(1)拿出数位板,用圆片表示36,再去掉23,观察还剩多少?

(2)指导列竖式及计算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示范)先写“36”,在36的左下方写“-”,把“23”写到36的下面,(追问:“2”和谁对齐?为什么?“3”和谁对齐?为什么?)再画“      ”(等号线)。在计算时,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把结果“3”写在个位上;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减,把结果“1”写在十位上。

(3)及时练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会列竖式计算减法了吗?试试吧

4 7 - 5 =        7 8 - 3 6 =

(自由完成,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4)小结:列竖式计算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18页“做一做”

1、第1题要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第2题要让学生掌握“个位上的0起占位作用,不能不写”,“十位上的 0不写”

四、作业

练习三中1、2、3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第6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

教学内容:

课本P19例2、例3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学难点:

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5-7 16-8  17-9  13-6  10-2

笔算   89-56=   96-52=

生计算后小结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些什么

二、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表格)小精灵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三、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中国51枚,美国36枚,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51-36=

(1)小组讨论,个位1减6不够减怎么办?

(2)生试着计算,同学可以借助小棒来摆一摆,感知退位过程

(3)、全班交流,老师小结。

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了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的问题,下面我们用竖式来计算

5  1

-  3  6

 

(1)、相同数位对齐,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个位1减6够减吗?怎么办?出示小棒,让学生感知退位的过程

(2)、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指出如何记住从十位退1呢?可以在被减数的上面点一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退位点)

(3)、从十位退1后怎样计算呢?(退1作10,个位算11-6)

(4)、现在十位怎么计算呢?被减数十位退1后,十位上的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5)、引导学生把结果写在横式上。

(6)说算理:从个位算起,1-6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加上个位的 1就是11,11-6=5,在个位写5,再算十位,5退1还剩4,4-1=3,在十位写3。

及时练习 67-39  43-36

(自由完成,抽生板演,集体订正)

2、教学例3。

出示50-24

(1)被减数个位是0,0减4不够减,说一说怎么办?

生汇报

(2)个位0减4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要算10-4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师巡视,集体订正)

及时练习 90-15  80-6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3)仔细观察今天这些题目,你发现了什么?揭示课题。

(4)你认为笔算今天这些减法题目应注意些什么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相同数位要对齐;减号千万别忘记;横线一定要画直;计算要从个位起;减法退1点上边。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三中第4题。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第7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练习三)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竖式计算:

54-27=      66-49=      40-37=      95-63=

二、巩固知识

1、完成第6题。

(自由完成,在不对的算式的右下角打小“×”,再把正确的竖式写到旁边。再展示作业,集体订正)

2、完成第5题。

(自由完成,指名交流,集体订正。要说明为什么填这个数。)

教师小结:我们判断十位是几,先要看看个位上的数够不够减,如果够减,直接把十位相减;如果不够减,从十位上退一,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减。

3、完成第9题。

(自由完成,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小结: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完成第10题。

(自由完成,集体订正,比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5、完成第8题、第11题。

(自由完成,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三、拓展提高

1、完成第12题。

(1)认真看表,从表中收集信息。

(2)自由完成表下题目。

(3)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2、完成第13题。

(1)先找规律。

(2)自由做题。(提醒:较难的计算可以列竖式计算)

(3)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3、完成第14题。

(试着完成,指名交流答案并说明理由,集体订正。部分题有多种答案,可多抽几个学生说说。)

四、小结概括

我们在计算进位加和退位减时要注意什么?

 

第8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3例四(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加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

 

 

 

 

(1)石榴比梨多多少筐?

(2)苹果比桃少多少筐?

(3)小结求比多比少问题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出示情境图及例题:

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

(1)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2)从图中直观展示“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3)思考:怎样解答“二班得了多少面?”

(4)探究:

①用画图表示

 

 

 

 

 

②教师画线段图帮助理清思路。(画时引导谁和谁比?谁多谁少?重点引导理解:二班比一班多出的部分是3面,而另一部分是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要求“二班得了多少面?” 就要把与一班同样多的部分和比一班多的部分合起来,也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叙述解题思路)

该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列式:12+3=15  (面)

(说说12、3、1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5)解答正确吗?

教师引导验证15-12=3 二班确实比一班多得3面,解答正确。

(6)口答:二班得了(  )面。

三、及时练

1、看图列式解答。

 

 

 

 

2、一个数比35多7,这个数是多少?

(自由完成,指名展示,说明列式理由,集体订正)

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题用加法计算。

四、作业

完成练习四第1题。

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指名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西西下了多少个蛋?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指名交流并说说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第9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教学内容:

课本P24 例4(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换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粉笔比铅笔短;板凳比桌子矮;苹果比桃子少5个

2、抢答:

(1)8比3多(  )   (2)、8比15少(  

3、摆一摆。

(1)摆7个▲,第二行摆○,摆的○比▲少4个,○摆几个?

教师摆出第一行,“少4个就是后面4个不摆,也就是去掉4个。”抽学生摆第二行。

(2)第一行摆10个□,第二行摆▲,摆的▲ 比□少4个,▲摆几个?

学生独立摆,汇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

(1)师板书:一班得了12面红旗,三班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

(2)教师引导摆小红旗

三班比一班少4面,就是后面4面不摆,就是去掉4面。

(3)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画线段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看懂线段图,弄清题意,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

要算三班得了多少面,就是从一班的12面里去掉三班比一班少的4面,就是求比12少4的数是多少?

求比12少4的数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生答师板书。

12-4=8(面)   

理解12、4、8分别表示的意思。

2、及时练

完成练习四中第2题。

(自由完成,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师引导学生小结出:今天学习的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也就是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比它少几,求另一个数,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P26第7题

(1)、说一说,每个球优惠8元是什么意思?

(生:比原来便宜8元,)

(生:比原来钱少)

你们能算出现在足球、篮球、排球的价钱吗?

(2)、生独立完成,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生: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一共需要多少钱?生:………)

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进行解答。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比它少几,要求这个数,用减法计算。

第10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练习四)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

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完成练习四中第4题。

(要求列竖式计算,自由完成。再指名展示,集体订正。展示时要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解决问题:

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给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再自由完成,指名交流集体订正。

小结:这是我们学过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

二、巩固知识

1、完成练习四中第3题。

(1)自由读题。

指名说说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解决1小题。

①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教师在题中勾画出来)

②理解“我比你多飞了31圈”具体指什么。(神州六号比神州七号多飞了31圈)

③那怎样求神州六号绕地球飞行了多少圈?(指名说解题思路)

④列式:45+31=76(圈)

⑤验证答案(76-45=31  神州六号确实比神州七号多飞了31圈,解答正确)

⑥口答:神州六号绕地球飞行了(  )圈。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指名提问,选择性解答。

2、完成练习四中第5题。

(1)多伦多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教师引导:多伦多比北京少得多少票?也可以理解成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用北京得的票数减去它和多伦多同样多的票数,就是北京比多伦多多得的票数,也就是多伦多比北京少得的票数。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选择两个列式算一算。

(自由完成,指名展示,集体订正)

三、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四中第6题。

(1)读题,收集信息。

(2)引导理解“还差15元”是比32元多了15元还是少了15元?

(3)比32元少15元就是小玉的钱,那小玉的钱该怎样求呢?

(4)自由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四中第8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生活中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并不难,只要我们认真分析,理清思路,就一定会成功。

第11课时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课本P27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怎样算。

7+6+8          24-10-7        20+30+10

小结:连加、连减口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2、笔算下面各题

28+34=    71-17=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书27页情景图:同学们帮助农民伯伯收南瓜,不怕苦,不怕累。他们劳动这样辛苦,我们也来帮帮忙,算一算他们一共帮农民伯伯收了多少个南瓜。

2、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

(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

(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南瓜?(说思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28+34+22=

你能列竖式计算吗?试着算一算。学生汇报,展示算法。

生:先算28+34=62  再算62+22=84

 

师板书  2 8     6   2       2           8

+ 3 4   + 2   2     + 3            4

6 2     8   4       6   2       +21  2

         4

4

 

师强调第二种竖式是用第一个竖式的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

(4)、请同学们观察哪种写法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

师小结:第一种竖式中62写了两次,第二种竖式简便一些,第三种写法更简便,但是三个数连加容易出错。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

及时练:

28页做一做中相应题:

54+20+16=      46+25+17=      7+59+20=

2、教学例2。

共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了40个,王叔叔运走了26个,还剩多少个?

讨论:怎样求还剩多少个?(从总数里面减去李大爷运的,再减去王叔叔运的)

生汇报:84-40-26

讨论:连减式题怎样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在练习本上写出竖式。

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鼓励学生用简便算法书写,鼓励学生能口算的直接口算。

                     4

- 4  0       - 2  6       - 4  0

               4

- 2  6

8

84-40-26=18(个)

3、完成28页“做一做”中相应题:

90-58-30=      75-28-19=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五第1、2题。

3、引导完成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连加、连减的笔算,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时,请同学们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认真计算。遇到能口算的要口算。

第12课时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并说出运算顺序

15-6+8=   9+8-6=   17-3+4=

2、笔算

46-17-24=       28+26+14=

抽生板演,师巡回检查,师小结运算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

(2)抽生汇报收集的信息

(3)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

生读题,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思考:要算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该怎样想呢?

抽生回报师小结:从原来的人数中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上车的人数,就是现在车上的人数。

问:有和他不一样的列算式吗?

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写算式,67-25+28=

(4)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连加、连减式题有什么不同?

抽生说说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试算,再抽生板演

(5)生展示算法

1、 67       42      简便算法:67

25    28             25

42       70                42

28

70

师强调两种算法都要看清楚数字和符号。

师小结:这道题既有减法又有加法,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可以写成两个竖式,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要注意运算符号的不同。

及时练习:做一做1题

2、教学例4:72-(47+16)

问:这一题应先算什么,

抽生回答并小结:带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

学生尝试计算,抽生板演。

师订正提问:这道题有简便算法吗?

引导学生明白因为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部分这道题不能交换位置计算,所以不能连着写。

3、及时练习。完成做一做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4、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五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13课时

教学内容:

P30   6―――13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和分类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正确解答“求不一个数少(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书8题),生独立计算。

抽生说出其中两道的计算顺序

2、填一填(书10题)

小结:这些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式题,我们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3、笔算

85-45+18  68+25-46   90-(16+18)

抽生说说笔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师小结: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4、(1)小亮写了25个大字,小红比小亮多写了9个,小红写了多少个大字?(画线段图)

(2)有苹果45个,梨比苹果少15个,梨有多少个?

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师巡视,抽生板演,集体订正。

分男、女生总结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

二、课堂练习

1、P30 6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8题,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师特别强调如果可以口算的可以直接计算。

3、9题,引导学生按解决问题的格式完整解答。

4、11、12题,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写竖式,再填答案。

5、13题,出示统计表,读懂统计表。你知道了什么?再解答问题。

三、提高练习

1、课本30页14题

引导学生观察这4个数,有什么发现?怎样填比较合适?。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2页例5

教学目标:初步认识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补充条件。

音乐兴趣小组有女生18人,                 ,音乐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1)抽学生说:这一道题所求的问题是什么?要求一共有多少人,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女生18人)还差什么条件?

(2)问:你能补充条件,让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吗?学生补充条件,教师引导,再根据学生给出的条件,列示解答。

2、导入新课。

我们以前学习的应用题,一般是由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所求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我们就无法解决,这时我们要先找到另一个已知条件,这节课继续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课。

1、教学例5.

(1)春天到了,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到野外写生,看图,从图中你读懂了什么?抽学生说。

(2)出示问题: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读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这道题你能解决吗?怎样列示?

抽学生回答:这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实际问题,用减法计算,男生人数是

14-5=9(人)

(4)现在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要算这个问题,要先知道什么?那个条件题中直接告诉我们了?另一个需要的条件是男生的人数,你能找到它吗?(让学生试着说一说)

指出:第一个问题求出的9人,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条件。也就是说,要求第二个问题,一定要先求出什么?(第一个问题)

先前已经求出了男生是9人,现在你能求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就是要把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

问:这里的9表示什么?14表示什么?抽学生回答。

2、检验。

我们的解答正确吗?怎样检验?抽学生检验。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要先根据两个有联系的条件求出第一个问题,再根据第一个问题的得数和有联系的另一个条件去求出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结果要作为第二个问题的条件,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先求出第一个问题。

三、练习。

1、完成书第32页的“做一做”。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3)检验。

2、练习六的第1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先求出第一个问题后,再求出第二个问题。并引导学生检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六2——8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正确、熟练地分析解答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熟练掌握连续两问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计算

1、完成教材33页第3题。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重点比较73-20-35和73-(30+35),让学生掌握计算顺序,初步感受一个数减两个数等于减两个数的和。

2、完成教材34页的7题。在   里填上〉、〈或=。交流汇报,说说比较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33页2题

先让学生读题,再列式计算解答。

抽生板演,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第二个问题里用到的哪个条件是在第一个问题求出来。

2、完成教材33页4题

指名说出算式教师板书

3、比较2、4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综合应用

1、孔雀开屏(34页5题)

学生分组计算,说得数。

2、34页6题

让学生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集体交流,说说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3、34页8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找出已知信息。解决1、2小题,交流反馈。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四、小结全课

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方法解答。

 

第16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37页7题)

选两道和同桌说口算的方法。

2、笔算(35页2题),再说说每道题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然后提问:

笔算加法应该注意什么?减法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结: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

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看清楚运算符号和数字,不要忘了把得数写在横式上,关键是要认真、仔细)

二、解决问题

1、36页4题

学生读题,说说共有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求什么,第二个问题呢?,引导学生解答再比较。

2、36页5题

根据语言提示分别算出爸爸今年几岁,妈妈今年几岁。抽生说算式,并说说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

3、37页6题

学生读题,同桌互相说说已知信息和所求问题,再列式解答。

三、综合应用

1、37页8题

比赛看谁先得到红旗。

2、在   里填上〈、〉或=(36页3题)

3、37页9题

(1)出示题目生读题,读懂了什么?

(2)解决实际问题,第(1)小题引导学生找到有用信息,再列式解答。

(3)解决第(2)小题,能节省10元是什么意思?怎样解答?

(4)生提数学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