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北京工艺品四大名旦

北京
北京的传统手工艺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脉之一。世代相传的手工艺文化是见证古老文化的活化石。它们凝聚了数千年北京人辛勤劳动和无穷智慧,沉淀了人类文明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已成为北京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支撑点,并成为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有着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Beijing
景泰蓝、雕漆、玉雕与象牙雕刻被称为北京工艺品的四大名旦,她们是工艺美术世界里璀璨的明珠。悠久的历史、典雅优美的造型、精美华贵的视觉感受以及全部为手工完成、凝结着制作者聪明才智的各种特性赋予了四大名旦别样魅力。下面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久负盛名的北京工艺品四大名旦。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4ZEXI0Re596rBQVvsM3rPxiaBmUUguic2cW9D6Vd5ho2lhv28ohbVb8thJib1lNue2F0mibXWXCTbPiaLiaAficnTWdbw/0?wx_fmt=jpeg玉石雕刻: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现今的玉雕技法,大体还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种方法。先秦称琢玉,宋人称碾玉,今称碾琢。
北京的玉器最早见于一万年前,商代和汉代则多有出土。北京玉器以选料精良、技艺精湛、古朴华贵、文雅大气著称。其工艺特点是量料取材、因材施艺、巧用俏色、精工细作、品种繁多,经相玉设计、琢磨成型、碾磨光亮等工艺完成。北京玉器界名家辈出,其制品多为收藏家、博物馆争揽。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4ZEXI0Re596rBQVvsM3rPxiaBmUUguic2cVOhme0rJ36QXJeEn9Zwoqe7HL5zy5KSOMibXZyE2fCdiaDibcWWqWhgIA/0?wx_fmt=jpeg象牙雕刻: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一般而言,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的形状等,有出处的还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牙雕花卉一般以花为主,以鸟、蝶、蜻蜓、青蛙等作陪衬,雕刻具象有牡丹、月季、菊花、玉兰、碧桃、松、竹、梅等,托件整体造型上有花篮、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起到了主角与陪衬体很好的搭配作用。牙雕动物题材主要有林中虎啸、深谷狮吼、雄鸡报晓、鱼跃荷池等等,其中十二生肖在牙雕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中的风景题材一般表现山水、岛屿及日月风云。嶙峋的山石、斑驳的海岩、滚动变幻的云朵是牙雕艺人尤为喜欢的挥刀具象。
商代时,北京就有了象牙雕刻的笄、簪、管、环等,西晋时有了象牙尺,明代时,形成了“宫廷牙雕”精巧典雅的特色。1911年后,北京涌现出各具风格流派的牙雕艺师。不少牙雕精品被选为国礼。1990年,随着我国加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组织,北京象牙雕刻工艺在逐步消失。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4ZEXI0Re596rBQVvsM3rPxiaBmUUguic2c9LsfDVw07DMt7Ticd7fFqBziayESxLAhbRA7A7kHtTYTEXZurQkxa8Qg/0?wx_fmt=jpeg北京雕漆:
北京雕漆是以大漆为主要原料,在金属或木胎型反复涂罩漆液,每涂一次须6~8个小时窨干,髹漆数十至数百层后,将纹样描画上去进行雕刻制成的手工艺品。由于颜色及制作工艺的不同,也称为剔红、剔黑、剔绿、剔黄、剔彩或剔犀。雕漆自唐代兴起,经宋、元两代发展,至明代进入高峰时期。清乾隆以后,北京雕漆逐渐衰退直至消失。至光绪年间,雕漆又重见天日,民国前期又一度兴旺。1930~1949年,北京雕漆又濒临绝,直至建国后才又得以恢复。北京雕漆以造型古雅,刻工精美,纤巧光润,品种繁多著称。
北京雕漆和一般的漆器不同。一般所说的漆器,主要的表现手法是把漆涂在漆胎上或是在漆器上刻花之后再涂一层漆,也有的是镶上或用漆色画上图案、花纹等,产品的品种主要是室内家具。北京雕漆则不然,它是以雕刻见长。在漆胎上涂几十层到几百层漆,厚15~25毫米,再用刀进行雕刻,故称"雕漆"。在史书上雕漆又可称为"剔红",这是习惯性的称法,因为在古代的雕漆制品中,主要是以红、绿颜色为主。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4ZEXI0Re596rBQVvsM3rPxiaBmUUguic2cLZYNTGsWD7JmDRsE3d6cqGlICbDOpB7UdL2SQ6tMm2pnJEBor2kI4A/0?wx_fmt=jpeg景泰蓝:
北京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它采用金银铜及多种天然矿物质为原材料,集美术、工艺、雕刻、镶嵌、玻璃熔炼、冶金等专业技术为一体。古朴典雅,精美华贵,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深刻文化内涵,被称为国宝“京”粹,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适用于鉴赏收藏、商务礼品、日常用品、室内外建筑工程装饰等。明清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大都是供皇宫御用,直到清朝后期才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据有关史料记载,景泰蓝从道光年间开始出口。1904年,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景泰蓝“宝鼎炉”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获一等奖。由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
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根据所画的图案粘出相应的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既运用了青铜和瓷器工艺、又融入了传统手工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现代景泰蓝已变成了一种工艺品名称,而不是颜色了。景泰蓝工艺不仅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吸收了瓷器工艺,同时大量引进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堪称集中国传统工艺之大成,因而自古便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之说。
勤劳智慧的工匠艺人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现今的景泰蓝仍是手工制作,经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以及镀金等复杂工艺过程。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的发展历经了时代的变迁,有了很大的发展,景泰蓝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已经成为家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和长久不衰的工艺品。
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4ZEXI0Re596rBQVvsM3rPxiaBmUUguic2cTuvicKoKiaic8N63ypn4URPynFp8kIzem5lokE3GQ4Q9reGudiacwE8fug/0?wx_fmt=jpeg
本文由华夏经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