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我正对面的Arnelle是我在Hotchkiss的best
friends之一。由于我们住得近,又同样爱好跑步,经常周末的时候一起跑到各个地方,星期六晚上她还会泡茶给我和其他几个女生喝,大家一起喝茶看书闲聊,十分放松开心。她已经被Yale录取,还帮我写了给Dartmouth的推荐信。
而我得知她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一事,是在上个学期。星期天早上我早早起来晨跑回来之后,看见她穿的十分得体端庄,不像是要去食堂吃早餐的样子(平时星期天的brunch,同学们都是穿着宽大的sweatshirt,甚至是睡衣去的)。我问她为什么如此dressed
up;她回答说是去教堂。
父母不信教,我算是没有这方面的upbringing,而信仰这种东西,绝大部分都是从上一辈那里传承下来的。刚到美国时,得知好友比较religious以后,我都有点不知道怎么和他们交流,生怕自己不一小心就冒犯了他们的信仰。但是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绝大部分的朋友都有信仰,但是也从来没有因为我不信教而待我有任何不同。
于是在这种对宗教十分好奇的情况下,Arnelle邀请我和她一起去教堂。
星期天七点多就起来了,和爸妈skype完之后,在床上又懒了一会儿,就开始洗漱穿衣。到了九点二十,我和Arnelle准时出发。学校每个星期都会有车送学生去附近的教堂做礼拜。这个星期只有我们两个人去,而开车的人是Arnelle的申学顾问Ms.
Beck。我后来才知道Ms.
Beck原来还是教堂的合唱队的(不知道“唱诗班”会不会是更好的译法),是教堂积极的成员,经常帮助组织一些慈善活动。
离service还有半个小时,我和Arnelle在附近的一家咖啡店吃了一些简单的早餐。快到十点了,我们还没喝完手中的咖啡,所以Arnelle建议我们把咖啡放回车上。我问她有没有车钥匙,她告诉我说Ms.
Beck没有锁车。我感到十分惊讶:怎么会有人不锁车?Arnelle反倒是很惊讶地看着我,然后告诉我说,在Lakeville基本没有锁车的需要,这又是在教堂的停车场,完全不用担心车会被偷。
我们走进教堂,选了个不前不后的位置坐下。随后很多做礼拜的信徒陆陆续续地来了,大部分都是年龄很大的老人,这和Hotchkiss所处的位置有关,基本上都是一些人退休养老的地方。很多学校的老师和家属也来了,还有一些我们同学的家长,甚至是爷爷奶奶。Arnelle显然经常来做礼拜,基本上所有人都认识她,大家就好像是亲人一样,热情地交谈着,话题离不开大学申请,还有教堂中其他成员的事情。
十点时,礼拜准时开始。我们首先起立,在唱诗班的带领下一起唱歌。这和我在学校每年圣诞节前参加的Lessons
and
Carols很像。在座椅的前方有这些歌曲的谱子和歌词,旋律很美却也很简单,一共反复四次,基本上听了一次之后就能跟着唱了。
接下来,便是牧师通知各种教堂组织活动的事情,并且收集大家捐赠的手套。之后,牧师读旧约和新约中的一短篇。这次教堂邀请到了bridgeport的一名牧师来宣讲,于是她很有激情地告诉我们Bridgeport的很多穷人天冷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帮忙。
宣讲完后,有一个讨论的环节,大家开始出谋划策,讨论如何才能帮助在Bridgeport的这些朋友们。
最后一个环节是牧师祷告,特别是为一些生病或者有困难的成员。
期间大家一起唱了很多首歌,也朗读了一些圣经中的段落。可是至始至终,都没有任何被“洗脑”的感觉。和教义相关的东西并不太多,更多的时牧师宣讲,让大家切实地追随主,并不是做主的admirer,而是做主的传承者;并不是只相信主能够解决一切困难,而是自己去解决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困难。
集会结束之后,教堂提供了咖啡和一些点心,不过我和Arnelle没有吃,和Ms.
Beck回到Hotchkiss了。
让我最感动的一点,是在我走进教堂以后,很多成员看到陌生的面孔,都主动地向我问好,而且从没有人追问我是否信教,只是十分热情地说,We're
so glad to have you here with us
today。Arnelle也主动把我介绍给其他成员,大家虽说素未谋面,但是交谈之中的情切感,是我和在国内的10年邻居之间都不曾拥有过的。
下个星期我和Arnelle打算再来教堂,庆祝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日。之后我们想让Ms. Beck开车送我们去Millerton,然后我们在那里用早餐,看场电影。
期待下一个星期天!
加载中,请稍候......